哭的老火,那是没办法狗狗就是戳我泪点,但是骂是真的想骂,因为主创真的就是不真心。日版美版我都看过,都能非常直观的感受到狗狗才是主角,而我们这边倒好,强调本土化,就把狗当工具了,全片重点都是他们一家人,狗狗故事就是按照八公的故事节点去放就是,真的太差劲,这就暴露出巨大的问题,这一家人夫妻不像夫妻,子女不像子女,不知道多这个儿子意义是什么。导演又想去描写人文情感的东西,加这么多戏,殊不知狗狗才是主角啊!!真的无力吐槽了,看他们宣发就知道,狗就是他们营销的工具罢了
全部的泪点都是给八筒的
陈敬修走了,老伴儿把狗狗托付给女儿,
女儿女婿一家因为八筒一次拆家就把狗弃养了,送去乡下。
路途中丢失了,他们没有再找过八筒,明明知道它可能会回车站。就是真实的弃养啊。
妈妈在北京也没有想过要找八筒。
流浪了十年啊。
这其他的家人都不如棒棒老乡和报亭的大叔。
除了陈敬修,没有其他家人爱八筒了!!
同时,这部电影的本土化改编非常成功,不仅一点也没生硬的痕迹,甚至还具有野心的加入了原创元素。关于重庆的发展和变迁,以及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过程中,一家人的聚散离合,都是电影的主线。
电影院,《忠犬八公》正在上演。
更喜欢美版,日版没看过不评价,美版的教授温文尔雅,一看就是文化人,更有一颗仁爱之心,从气质,谈吐上,还有对小狗的态度方面,完完全全展现出来了,特别是趴在地上,叼着球和小八玩的时候,真的把他对小狗的喜爱显露无疑,还有日本朋友对秋田犬的叙述,让小八的形象,以及性格,对主人的忠诚也做了铺垫,很自然,国内的这个版本看不到那种男主人对小狗的友爱,感觉就是一直在使唤,台词上,情绪上都不如美版的生动自然,一对比的话,我真觉得是翻拍的烂片,镜头上美版更温馨,国内拍的,太过沉闷,太过平淡了,美版的配乐也更加轻松,诙谐,到后面的几个情节也算是自然呈现出来的高潮泪点,国内版本那个去老房子看10年来八筒搬来的报纸,无论怎么看都显得太过刻意,另外加入的一些川渝元素,也没给这个电影润色,可能不是重庆人,我没有啥代入感,美版的男主人收留小八,到最后女主人同意留下小八,这之间的过程,更加自然,更能看出夫妻之间的和谐关系,更为后期男主离世,女主人那种悲痛,以及对小八的无奈和心疼,更是一个看点,国内翻拍的在收留八筒这块,以及留下八筒这方面,太过刻意了,首先是收养狗狗,要查户口,然后陈教授的意图太过明显了,后面加上讲道理的环节,整体太过突兀,然后是美版的教授在去世之前也做过一些铺垫,能感觉到教授的身体状态变差,国内版一直是吃药,然后上船一下子就没了,这里太过潦草了,国内版本让我觉得尴尬的地方,就是陈教授喜欢足球赛这块表现的太过刻意了,台词相当呆板,在谈谈演技上,冯小刚的眼睛里没有透露出对八筒的疼爱,喜欢狗狗的人看狗狗的感觉,应该是不一样的,冯看起来太过平静,情绪上的递进不行,陈冲演技确实好,我挑不出毛病来,子女,女婿三个人我建议从头学表演吧,国内翻拍的情节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叙述的不清不楚,在我看来确实比不上美版.
1.父子感情这条线感觉铺垫的太一般了。
前期父子没有任何隔阂,等到儿子要去北京时,儿子突然深表心酸,认为父亲极其不关心他。悲伤情绪来的深刻且突然,个人觉得一般,真的太突然了。
2.父亲病逝这一情节到来的过于突然。
电影前段儿并没有给暗示父亲心脏不好或者身体抱恙。出差在船上突然发病而且竟直接病逝,而且对于到底逝还是没逝也没有及时给予太明确的提示,直到后来才知道。还是那四个字,太突然了。
3.女儿从接管八筒到将八筒交给别人也太突然了。
前半年除了八筒偶尔出逃,并没有体现出女儿的生活与八筒的存在有何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在仅仅一次的八筒拆家后就立即将其送出,也不知道是送给谁了。还是那句话,太突然了。交代的不够。
4.八筒在货车上脖子上的绳子系得挺紧的啊,怎么突然一下就挣脱了。。太突然了。
以上仅代表个人看法。
因为有日版和美版的珠玉在前,我一开始对国产版期待不高。但昨晚看完原片后,发现国产版意外的好看。
国产版《忠犬八公》本土化改编的很成功,并没有照搬日版美版,很多细节都考虑到了我国社会的特有情况,可以看出制作的很真诚,抓住了原作通过狗这一很多人类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反映出了人类家庭情感美好内核陪伴。 当看到八筒回到老宅,躺在成山的报纸前,闭上眼睛,通过最后的狗生梦境跟它的主人陈敬修团圆时,我也潸然泪下。虽然是一部催泪电影,但制作方创作的比较克制,不少感动之处体现在生活细节中,并没有过多的煽情。
但缺点也有不少,例如后面明显被剪掉了不少剧情,导致后面的剧情推进并不连贯,有些突兀。
我对国产电影好感度不高。不过这部电影整体来说制作方制作的很用心,不失为一部好电影。不得不说现在网上例如知乎这类论坛的讨论环境十分恶劣,充斥着大量极端民族主义者和魔怔人,居然对着一部以狗为主角的电影上纲上线。甚至对着一部以狗为主角的电影还扯出了很多民族主义叙事。。。
知乎某些人抨击电影里为什么不给狗拴绳子,至于为什么不给电影中的狗拴绳子,影视业内部人士都知道这很正常,国外关于狗的优秀电影里很多也不给电影里的狗拴绳子,因为一旦给电影里的狗拴绳子,拍摄难度就会倍增,拍出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我从未看到国外有对狗相关电影里的狗不拴绳子这点进行抨击的,也没见国外认为这会误导民众,这也丝毫不妨碍国外现实生活中要求养狗家庭遵守养狗的相关规定。仅仅只在国内某些魔怔人身上看到这种奇葩论调。
还有人因为演员攻击电影的,这是完全不成熟的体现。我也不喜欢冯小刚,觉得他不适合演好人,但实事求是的说冯小刚在国产版《忠犬八公》里演技确实很出彩,对电影中陈敬修的人设诠释的很到位。因此我虽然厌恶冯小刚这个人,但在观看电影时我把冯小刚这个人和陈敬修这个角色分开看待。
国内近些年舆论环境比较恶劣,制作方可能也是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所以国产版不管是从犬种,狗的名字、还是剧情里的很多细节都充分考虑到了国产的本土化,甚至可以说相对于美版来说,国产版的本土化程度非常高。只不过制作方明显低估了某些极端民族主义者的魔怔程度。
还有人拿翻拍说事,抨击制作方为什么不拍本土的狗故事。这纯粹就是没事找事,翻拍其他国家优秀的影视作品,在各国影视业都是非常普遍且正常的情况,这有什么可指责的?美国本土难道就没有关于狗的好故事吗?当然有,但这不妨碍美国影视业翻拍了日本的忠犬八公,并将美国的翻拍版打造成受到美国观众欢迎的经典作品。所以这究竟是制作方的错,还是某些人自己内心不自信导致的?
虽然某些人拼命唱衰这部电影,预言这部电影会票房惨败。但我敢说这部电影的票房肯定不会低,收回成本并盈利绝对没问题。
他终于如愿以偿登上了那座近在咫尺的缆车。
为什么要超越原版,而不是与原版并立于世界电影之林?我觉得中国版做到了。
这样的煽情题材,又有珠玉在先,放在平庸的导演手里,一定会极尽所能处理地声泪俱下、情绪激涌,但导演拍的很克制,反而更加感人。
“爸给你们拍了好多照片。”“就是没有人给他照。”自你走后,我四处寻找你留下的踪影,并用余生的等待回报你最初的善意。
骚凹瑞,不知道怎么选的演员,冯小刚看起来像会吃狗肉的~
0326点映看完。卧槽最后堆积如山的报纸这一下差点要哭死,小狗能有几个十年啊卧槽!
前半段是翻拍欧美,教授去世以后才是国人养狗实录吧,房东不让养就不管了?不会换个房子租吗? 拆家就送人不要了,最后当了十年流浪狗……所以这电影真不催泪,作为真正养的人,越看越觉得讽刺……
三个版本中,中国版的时长最长,情绪最多层;但难得地不因此而感到臃肿,或是泛滥,值得肯定。感觉在地化的改编后,强调了这个故事中的“陪伴”意义而非对“宿命”的讨论,尽管直接找一个中华田园犬的真实故事来做材料效果会更好(相信这个事情并不难吧)。女主人的着墨相对多了不少,还有一对儿女各自与这个家的断掉与联系或是“《背影》戏”,都算值得肯定的点缀;算上库区移民背景以及长江索道写尽的沧海桑田,更可能是对川渝观众极为实用的情绪大杀器。一个很温暖也绝不出错的故事,尽管它可以去到更独特的位置。
如果大卖,狗记首功,请善待参演的这些狗狗们。
还算比较接地气的翻拍吧,演员演技都挺好的,狗狗也很可爱,但愣是没看哭。影片节奏有点成问题,花了太多篇幅去铺家庭关系,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又很有限。比较好的地方其实是在讲一个时代的逝去,借狗的忠心专情来对比人情的淡漠,儿女离家,老屋拆迁,物非人也非,但最后这一点又没太深入,还是浮于比较表面的煽情上,有点可惜。
本地化做的很好的改编片,土狗好可爱哦没想到狗狗演员有十来只!有一只狗狗最后拍完退休了,祝它生活幸福。
两星都是给狗狗的,整个片子非常矫揉造作,看到冯裤子那故作文雅的样儿真想踹他
报上日期每日更换,索道运作日复一日。树下骨头早已淹没,凉虾沁脾炎炎夏日。麻将赢了,球也进了。风铃落地,家却没了。时代洪流促使城市变迁,怀旧情脉回望故人归来。
美版忠犬八公的故事是影史中的经典,中国版“八筒”的故事依旧让人感动,讲好了中国故事。影片的本土化处理很优秀,展现了重庆的风土人情以及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冯小刚+陈冲的组合很靠谱,没让我失望,很喜欢属于我们的忠犬!
翻拍自日本同名电影《忠犬八公》,把故事的背景放在了山城重庆,配合着重庆特有的地形地貌,改编的很本土化,很生活化,想坐一次长江索道缆车看江景。一条狗,十余年,从收养它开始,到回归它曾经幸福的生长地结束,剧情简单,但感人至深。八筒虽不会说话,但对陈教授的忠义,让人泪目。重庆人自然的生活状态舒适安逸也贯穿始终,有着温馨的人间烟火。一人一狗的双向奔赴,你养我长大,我用一生来等待你的归来。短短两年的快乐,狗狗用一生去怀念。想起那句话,“我们的世界可以有很多人,可狗狗的世界只有我们”。善待动物,善待生命
我之前太小瞧这片子了,看过之后,完全超出预期。原作就是个哭成狗的电影,这一版导演把人和狗的关系,放置进了人与时代的关系之中。它讲的是三峡移民,也是时代弃民,是投身三峡工程最终客死他乡的老炮儿教授,是生计无着的棒棒儿,是迅速破败的报亭,是成了观光景点的过江索道,也是被不断上涨的水位吞没的房子、街道…这个片子把一件小事拍大了,把一条小狗的等待拍成了时间本身。它就一直等在过江索道的门口,等着一种永远逝去的生活方式的归来。当然,它不可能等到了。堆积如山的报纸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些日子已无人再愿拾起,再肯阅读,遗忘就是一切苦难的归宿。
这个世界没有小狗就是不行!!狗狗就是最棒的!!
虽然看过原版,但这版依旧感动了我!
别的评价先不做,就本土化这块真的没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