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军中乐园
这电影的题材挺敏感的,斩获金马最佳男配女配以及多项提名,也算是成功。
人物塑造的太精彩了,老张的性格特点被陈建斌近乎完美的演绎出来了。从每个表情和动作都透着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直爽,天真,善良,自卑,偏激。万茜也是风情,怎么看怎么美。
各种小细节也是加分点,比如男主走后八三夭的女人朝他挥手时拿着万茜给他的万花筒。最后三张黑白照耐人寻味。
2 ) 悲悯者的灵魂
2014年9月26日19:20分,我开始看《军中乐园》。那是我来到台北的第16天。我们都是数着回家的日子。
台北是个很好的地方,看不清面目呼啸而过的机车爱人,欢喜敞怀善意盈目的芸然岛民,情到深处的街头孤独艺人,365天热气腾腾的各大夜市.......热闹的巷路,逼仄繁华无垢都不足以形容它。台北真的是个好地方。
台湾是个很好的地方,我喜欢叫它“福尔摩沙”,美丽的岛屿。在这个名字里,你可以听到,暮色匆匆的地铁气血奔腾,早班小火车挤满了黑裙子白衬衫和便利店格格不入的苍白食材,乡愁文艺随年月老去逐见风情,连带着她的山川河流如生灵骨肉组成一张美丽的脸。台湾真是福尔摩沙的福尔摩沙。
在一个这么好的地方,我依旧会想家。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地方,除了家以外的地方都叫远方。
一.明月皎皎,胡不归
今夜明月何皎皎,依旧揽衣起徘徊。只是追花逐日少年人,虽言云乐客乡行,满怀不如早旋归。
有一天朋友聚会在讨论:你会不会爱上台湾?
我们一帮“外省人”聊得热火朝天。
有人花痴到地方上:当然爱,随便走走都可以撞见明星,台男说话温柔到作为女人我欲羞愧而死,shopping又方便!谁会不爱!
有人发激进主义的赌誓:这一世我都不会爱上它。Never!大是大非上立场不太一样,有时让人分不清友善和礼貌,你们不要被蒙蔽昏了脑袋才好!
我说:如果有一天,我在台湾有个家。我会爱上他。
大家都纷纷给差评:吓!你想在150天里面找个家?痴人呀,说梦吧?偶像剧迷失了吧朋友?
当我看到《军中乐园》里,陈建斌饰演的老兵说:俺想退伍和阿娇结婚,在台湾开个饺子馆。突然有一种,从心窝子里掏出来的心被放在烧红的刀子上刮了几刮的惨痛。前调是炙人的温暖,主味是捶心的无望憧憬。你看,这颗心还会“滋滋”地冒烟,或许它曾经是真的温暖着。或许老张最后真的可以娶到阿娇,生两个孩子,每天擀面剁馅包饺子,在昏暗的地窖和唯一的老乡喝喝酒小赌几把,傍晚借着夕阳在院子里摆张小桌炒盘小菜唱几句山东的民歌给老婆孩子听。然后院子里溢出老张式开怀粗犷的大笑。
我们的思念是明月皎皎的云乐,是缓缓归矣的心绪,而对于被迫离家的老张们是式微,式微,胡不归的无望和愤怒。陈建斌教材式的表演可以说是赋予角色更深的灵魂,当你看到一个故事你不会想到这个角色应该让陈建斌来演,他不是一个有鲜明特色或者无可取代长相的演员。但是当他演过一个故事以后,他人物表演的张力,观众绝对会笃定相信这个角色非他不可,整个故事开始围着他的角色转。你会觉得“老张就应该是这样的”,甚至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后来看采访时钮承泽导演说:“陈老师从来不试戏,一来剧组就上手,但是总能给人惊喜和享受。”有一场,陈建斌和阮经天对戏在山坡上回忆童年,陈建斌突然爆出的粗话和对母亲思念的呼喊,那个不善于表达压抑多年的感情有层次的爆发出来,愤恨不甘无奈哽咽脆弱流泪的糙汉子让对戏观戏的演员和导演都哭成一团。10月1日晚新鲜出炉的金马奖名单中,老张的角色也入围了最佳男配角。我总也想到《廊桥遗梦》中的梅丽尔•斯特里普,没有前无古人的美艳,却有后无来者的角色塑造力。抛开故事和背景,关注角色和艺术,相信老张会走进越来越多人的心。
1949年,那天的夕阳和今天昨天一样,圆而饱满像母亲在烟火中煎的荷包蛋黄,摇摇欲坠的光芒仿佛随时都会泻下来。好像前天我去淡水情人桥看到夕阳被盛放在江面上那刻,一对刚刚下捷运的学生情侣牵着手从我身边掠过。男孩回过头说:真好,刚刚赶上这个日落,一定来得及回去吃饭。
二.老张,梦里不知身是客
1949年,那天的夕阳和今天昨天的一样。俺娘的饺子还在锅里煮着。你问我怎么知道?饺子出来久了会粘,俺娘不会让俺和俺爹吃冷饺子的。俺刚刚偷偷去看了隔壁村放羊的姑娘,圆咕噜眼睛真大,像两汪漆黑漆黑的湖水阿!两个时兴的羊角辫用红头绳绑着。回头要偷偷摸两只娘的红头绳给她,就偷偷绑着羊的角上,她往后便知是俺张建国了。她每天都在这个时候赶羊下坡,偶尔回头看看太阳老儿。俺不懂这有什么好看的,哪天的太阳不是这个模样?咸蛋黄似的不如包到俺娘的饺子里,对了,回去俺要问俺娘多学几种饺子包法以后擀给她吃。
太阳落了半,在俺家的湖边一定还是完整的太阳,因为水里的倒影总是能以假乱真,残缺看起来也好像团圆一样。俺跟着她的脚步下山,路上青草丰沛得踩的出汁儿来。突然斜刺里树林里走出一队穿着一样服装的男人,沿路推搡着前进。领队的人摸了我几把一手拉过俺推入他们的队伍,俺就是一只坠入蜘蛛网的苍蝇,怎么扭动反抗都没了用处。
我三番回头,看到俺家烟筒子了,看到放羊姑娘的羊群了,看到太阳收尽它的余晖了,看到月亮的脸了。俺娘的饺子已经冷了,我再也没吃到过。俺娘给我纳的新鞋子被夜里的露水沾湿浸破,我再也没穿过。我被国民军队带来台湾,我再也没回过家。
因为听说台湾兵种里海龙可以奖励回家,二十年后,我自愿成为了一名资深海龙。在与厦门隔水相望的金门岛,我们十万国军驻扎在这一岛一“世界”里,所有的故事也发生在这个小岛上。 海龙作为一只特殊“蛙人”部队,训练量被他们说成魔鬼,一天下来全身里外都不是自己的。新兵菜鸟在我手里也和牲口无异,牙口骨骼好的好操练,差点的多操练而已。一个从来没吃到过苹果的人,是没有苹果施予别人的。所以在我手下的新兵也从来没有得到过怜悯,他们私底下叫我“魔鬼老张”。
这一年来了个新兵叫 罗保台。下水演习的时候,在水中连方向都分不清,妈的差点没游到对岸去!海龙这样的精英先驱队伍容不下他。又因为他家世干净爹娘都是老师,又为女友守着童子身。组织上认为靠得住,我们集体决定将他调到'831特约茶室'。
我日思夜想的姑娘也在831,那是特供军妓公娼工作的地方。她叫阿娇,我每次只点她的牌子。别人要她是因为她漂亮,因为她年轻而饱满的身体。我不一样。我告诉她我爹包的饺子可香了,她说她这辈子从没吃过饺子,她说她只记得亲爹亲哥哥都碰过她。我没念过书不识字,她说她也只认识自己的名字和我的名字。
那天,我当掉我赢来的表买了手镯给她,她问我:你会娶我吗?
我翻身而起,穿上为她而脱的裤子抱住她,穿上裤子我依然想抱她。她想有个家,我只知道她和放羊的姑娘一样需要有人疼她爱她。
此后,我不愿再让她接客,她说她有了孩子,我愿当这人尽可夫的女人唯一的丈夫。我想退伍,在台湾开一家饺子馆。从前生命里只知当好海龙早日归乡。今天不一样,我有了她和孩子,孝道或许此生不能还,放羊的姑娘或许已经嫁人,我想到每天能看到她和孩子吃着饺子对我笑,我梦里都会笑醒过来。
因为阿娇,二十年的远方变成家,我爱上这个远方。
在老乡的婚礼上我当伴郎,看着老乡和他老婆拥抱,我使劲拍掌,我比他们都高兴,我的泪水止不住地流,我不会写字,但是那天我想写一封信给俺娘:
吾娘如晤,多年亏欠的孝道不知何时能还。儿在此一切安好,俺终于要娶妻了。不知前些年许配给俺的放羊姑娘嫁人了没有,如果还没有,和她说,俺对不起她,不用等俺赶紧嫁人吧。
这封信我一定要让罗保台帮我写好,请他那有门道的叔叔帮我带回家乡。若这件事成了,我让这小子给我当伴郎。
3 ) 梦里不知身是客
《军中乐园》这部片据说恐难上映,但早从钮承泽导演带摄影师曹郁赴高雄军事基地拍摄被军方抓捕的新闻开始,就已引得很多朋友好奇。待预告片出来,国民党溃逃台湾后的那段历史、反攻大陆的“宏图”、军队官办妓院的畸态,零零总总更引人遐想。
导演把故事搬到与厦门隔水相望的金门岛,这是当时炮击金门的大背景下台军每日战战兢兢死守的“边境线”,也是号称十万国军驻扎的一岛一”世界”。形形色色的人物穿插交织成这段连台湾人自己都不了解的历史,也难怪在台首映时,那些十几二十岁看着综艺节目长大的台湾小朋友们操着嗲嗲的口音彼此抱怨道:真的看不太懂哎~这段历史,能说懂的人,恐怕就是眷村那些垂垂老矣却仍带着大陆乡音的老兵与那些如今提起当兵会摇头取笑年轻人不懂吃苦的台湾老阿伯们:论当年,国民党一跑来台湾,当兵要三年……
电影里的世界很小,只有金门一座岛。所有的人都困在岛上,不论是军人还是那些“军中乐园”的妓女们。国民党占据台湾后,把当年在大陆抓壮丁的风格也一并带走,不但带来的部队要严格训练,所有台湾本地男青年的噩梦也由此开始。据资料记载,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兵役法规定陆军服役期为2年,海军和空军的服役期为3年。男主角阮经天饰演的罗保台是个出身教师家庭的斯文青年,当兵之后,“不幸”抽中了位于金门的陆军。
为什么说抽中?是因为台湾兵役的安排是靠新兵自己抽签决定的,这一制度至今仍保留。在电影删减的片段里,有“抽签”这一所有台湾当过兵的男青年们噩梦般的回忆,台湾人都知道金门、妈祖这一带的外岛艰苦,烧香拜佛祈求不用离开本岛,男主小保运气不佳,一抽即中。
入营第一天,一群小伙狼狈被推搡下车,只穿着一条红裤衩背着武装带、浑身糙黑的士官长老张(陈建斌饰演)就来挑人,身板高大、胸脯够壮的被留下成了“海龙”,这就是当时蒋介石组建的陆军特种部队。后来电影里小保穿的运动服印着“蛙人”两个字,在网上找到的这些海龙老兵的老照片,就是当年蛙人部队训练的真实模样,和电影里陈建斌饰演的人物老张几乎一模一样。
而据照片里这名老兵说:当年他作为跟随国民党逃到台湾的部队,听到参加海龙能奖励回家,于是和同袍们踊跃报名。这点电影倒是不曾提及,现实比电影更添一层心酸。
整个台湾是败兵之师最后的堡垒也是出不去的牢笼,军营是也是牢笼,而在军营中被铁丝网圈起单独训练的海龙更是牢笼中的牢笼。小保在长官老张手下训得生不如死,最后在游泳训练中被彻底除名——蛙人部队当然要好水性,小宝在水里游泳连方向都分不清,直愣愣朝着大陆的方向就游过去,这等货色海龙自然要不得。男主性子老实,又是教师家庭出身算得上书香门第,家里还有女朋友在等所以一心守着童子身,于是顺利通过考核被调去了“军中乐园831”供职。长官这一举动自然大有深意,因为军中乐园是风月之地,要挑个不好色的老实人便于管理。
何为军中乐园831?
这两个词不但大陆人陌生,就连台湾新一代当过兵的青年也不太知道,查过些资料才知,831就是台湾军中妓院的代号,当时也叫“军中茶室”,妓女都称为“侍应生”。
金门的军中茶室是国民党政府在民国四十年前后设立,目的是为了“稳定军心、解决军人生理需求”,安抚大批被他们裹挟来台的外省士兵,据说还分士兵部和军官部。妓院老板多为军中有关系有门路之能人,从岛内招募自愿来金门服务的年轻姑娘,需年轻、身家清白无前科甚至还有身家调查,据说也有少部分妓女是为来抵债或犯了罪来抵刑。茶室的消费守则以一本正经之口吻明文规定要茶室附送保险套并要求办事前涂抹消毒药膏,每人几分钟办事时间不得拖延等等,甚至文宣部门还提出不少类似“人人有欢乐,军民是一家”“事前擦药,事后小便”(如下图)之类的宣传口号,不可谓不荒唐。
电影如实还原了这些所谓的“军民同乐”的荒唐场面,男主小宝进入茶室之后,前辈老兵向他讲述工作内容,消费的军人按墙上的照片号码挑人,然后买票进房间,红灯亮起即为办事,超过十五分钟就算超时,必须续票。
姑娘们不能挑客人,或主动或被动地接着客,运气好业务主动者如陈意涵扮演的阿娇,钓上了老张这个实心眼的恩客,宁可砸锅卖铁也要给她买首饰讨好;
也有运气不好如那个叫莎莎的女孩,和小宝的同乡华兴相好,但华兴只是个新兵,莎莎平日还受其他客人欺负,有客人要走后庭被莎莎拒绝就动手暴打;还有小宝一眼看去就惊艳到不敢直视的妮妮,宁可自掏腰包续票也不要多接客人……
还有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霞姐,边办事边织毛衣的胖子大姐头……女人们在妓院也如同这些军人们在兵营都是身处牢笼身不由己,但却又怀着各自的心思麻痹着自己得过且过。军人把被长官欺负、不能回家的痛苦发泄在柔弱女子的身体上,女人们或是为了钱、或是为了戴罪之身卖身减刑勉强忍受。
虽是如此,导演却没把它拍得沉闷灰暗,反而一张张咯吱咯吱摇晃的木床上意外地充斥着颜色,妓女们五颜六色的香艳内衣与鲜艳被褥,床头的镜子、书本、明星照、花样各异的小玩意相映成趣的凸显着每个人内心对未来的梦,床上的两个人都知道不会一辈子在这里,退伍之后或是离开妓院之后都是新生活的开始,窗外的阳光摇曳,这最真实的人类最原始的行为倒显得如梦似幻一样不真实了。
电影主要人物有三组,三条线交织着描述了三对男女的故事。士官长老张和爱钱的阿娇,男主小宝和自掏腰包续票的妮妮,还有小兵华兴与挨打受欺的莎莎。
思乡
陈建斌扮演的士官长是片中最出彩最打动人的角色,一开场就是个军队强者加虐待狂暴君的形象,红裤衩裸上身,一身黑肉,一张糙脸加褶子,一口乡音浓重的普通话,一脚踹飞一个新兵,挑新兵像挑牲口一样看牙口捏胸脯,海中训练把手下个个折腾得口吐白沫、生不如死,别人当兵苦不堪言,这位看起来当得还挺顺手,硬得像块黑铁一样插到哪里都难不倒一样。
这种人是部队里身经百战、早已对生死和疼痛麻木了的那种硬汉子,也是那时代很多外省士兵的缩影,他大字不识一个,连去当铺当手表给阿娇买镯子都要带着小宝,因为不认识当铺的当票,他听不懂台湾人的本地话,所以和本地人格格不入,因为没有家人在,所以唯一的朋友就是全岛上唯一一个和他操着同样乡音的战友,老张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军中乐园的阿娇身上,还以为阿娇姑娘也是一样对她真心实意。自从送了阿娇戒指以后,阿娇挑衅地说:你敢不敢娶我,老张粗鲁地抱着阿娇,那一刻应是下定了决心,但阿娇却看着新戒指心不在焉。老张一开始粗鲁又暴力,小宝对他又敬又怕,但自从两人坐在海边晚风里听老张说起家乡事之后,两人成了真正的朋友。
谁会想到某天在地里干完活回家,远远已经看着家里房顶的烟囱冒着烟,想着不知今天亲娘做了啥好吃的是不是包了饺子的时候,会从此被路过的国民党抓了去,再没回到家。娘给做的新鞋还舍不得穿,刚下完地想把脚洗干净了再穿,谁知道新鞋还没沾脚,这辈子就踏上了一条再也回不了家的路。小宝提出帮老张写家书,到时候通过自己日本的亲戚寄回大陆的时候,老张踌躇地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小宝替他编出了一番加官进爵如同黄粱美梦的假话来,老张也满意地点点头,虽然这些信永远也寄不回去,寄回去只怕也无人查收,但做一场梦也不错。
老张看到同袍在金门娶媳妇的时候,自己也动了结婚的念头,为此还借钱置办了彩礼,对象自然是阿娇。和阿娇结婚是老张决心扎根台湾的一个契机,像是老张对自己的交代——也许永远回不去了,就且把他乡当故乡地过下去吧,只要身边还有这么个真心实意的人,可惜,这是老张的一厢情愿,阿娇心里根本不喜欢他。
很多军妓都是被家人卖给人贩子或是被卖了抵债才坠入风尘,阿娇也说过自己被亲哥亲爹糟蹋过,她现在巧言令色地从不少恩客那里赚了不少的首饰和钱,盼着有一日能拿着钱走上新生活,和过去的一切诀别,包括这个岛、这个岛的所有人,以及这段当妓女的过去,老张自然也在其中,结婚退伍开个饺子馆过小日子只是老张的一厢情愿罢了。
这不是老张一个人的悲剧,而是当年无数外省老兵的悲剧。身不由己来到异乡,退伍后没有一技之长,一辈子栖身于孤立台湾大社会之外的眷村,说着乡音不改的语言,过着穷困的生活,有人大把年纪花钱买媳妇被中介骗得人财两空,数十年后终于两岸开放,回乡看看却也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窘境。
在结尾老张的回忆里,记起少年时被说了亲的邻家放羊姑娘,记忆里那放羊姑娘被代入了阿娇的脸,可见一直以来老张都把所有思乡转移到了阿娇的身上,真正的故乡早已模糊,没有去路也没有归途,老张选择绝望又惨烈的方式结束自己破灭的梦,毁掉自己也毁掉了阿娇。
迷惘
小保的小同乡华兴问他:为什么要当兵?他是台湾本地孩子,之前的台湾是日据时代,他一辈子没去过大陆也不知道什么历史变迁,再后来国民党来了就喊着反攻大陆、收复国土,为什么要反攻?祖国又是什么?在华兴看来,反攻大陆和他没关系,他本来在家好好地,为什么要当兵?为什么要打仗?华兴想不明白。
老张自己就是大陆人,反攻大陆最大的吸引力不过是能回家,但当年他却是和其他战友一起被从大陆打去台湾的啊?那么又为什么打仗呢?只不过是因为回家路上碰巧被抓了丁,这个人生没一步是自己选的,却永远回不了头,老张也想不明白,但他不问任何人,只是对着大海忍着思乡的眼泪骂了一句“他奶奶的!”不是骂任何人,大约只是骂这人世,半点不由人。
很多看过此片的台湾男青年都从华兴在军队的经历看到了自己,就在今年台湾军中还发生新兵洪仲丘被长官体罚致死的新闻,由此引起台湾舆论的轩然大波,据说在军队这种体罚也是常态。小保去茶室第一天就拜了学长,从此跟着学长教的做,幸运的是学长也没为难他。而华兴去的坑道里水气淋漓,所有人都过着浑身长疹、不见天日的生活,体罚下级是唯一的乐趣和发泄。
华兴半夜被罚淋雨站哨二十小时,半夜被罚在水里做俯卧撑,还要掏钱请老兵们去茶室嫖妓,后来在茶室遇到常被欺负的莎莎,两人同病相怜。在华兴决定当逃兵的那天,他给莎莎换了军装,帮她把长发剃掉,剃头的过程也是当兵的必经之路,剃了头就意味着与过去的日子诀别,新生活在前面,但前途未卜,照样也不由人。
华兴和莎莎携手冲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大海对面是素未谋面的‘故土’。导演最终也没告诉我们他们到底有没有游到对岸的大陆。不过游到了大陆又如何?海的这边也同样是身不由己的年代。
纯真
男主小宝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纯真,即使在军中乐园里,大家都免不了买张票进去销魂一刻,连时常受欺负的妓院厨师都说,攒够了钱买票进去干上一整轮,但小宝始终坚持给女朋友写信,坚持守着童子身给未来老婆。
小保后来被女朋友甩掉,这件事也是当兵青年常遇的挫折,台湾小青年们称为“兵变”。小保被与众不同的妮妮吸引,经常半夜和她一起弹吉他,听她唱那首“there is a river of no return”,两人是真正从精神恋爱开始的关系,虽然缘起于妓院这样最是肉欲的地方,但偏偏纯洁的没有一点下流肮脏。但妮妮隐藏着自己的秘密,她有孩子,还有杀夫的罪行在身,卖身只是为了减刑回家看孩子。两人真正交心的那一刻是爱情爆发的开始,却也是爱情走向终结的时候。
小保有退伍的那天,妮妮也有出狱的那天,在两人冒天下之大不韪跑出茶室看昙花的那天就注定了这段感情无法有结果,冒着生命危险去看的昙花最终没有开,就算开了也只是昙花一现,妮妮临走前想和小保真正的亲密一次,但小宝却跑了,临走前结结巴巴地告诉她的还是当初那句纯真的老话,这是留给未来老婆的,小保知道,他和妮妮没有未来,妮妮不在乎,可小保还在乎,他仍旧是那个纯真的青年。
虽然女主角万茜扮演的妮妮非常美丽,清纯中带着挑逗,但是妮妮的这个人物设定的有些模糊,说她自掏腰包续票只为少接客,还带着自己父亲留下的名牌手表,看似很有背景也出身优渥,可电影并未交代更多。会唱英文歌气质出众看似受过良好教育的姑娘却因为遇人不淑与一个家暴男私奔,最后不得不杀夫脱身,这故事和其他故事相比太缺少时代性和普遍性,大约导演只是想描述军妓中戴罪卖身的一部分,但仍旧是显得不太真实,也没有太打动人的地方,人物的形象远不如其他人鲜明。
小保后来在妮妮走后继续供职茶室,由新兵变了老兵,成了别人的“学长”,过去他忐忑地陪着姑娘们去镇上烫头发(部队害怕妓女逃跑),看着理发店外学长在街上和镇上卖东西的姑娘打情卖俏,现在理发店外谈笑风生的变成了自己,理发店内局促坐在妓女们身边陪着烫头的却成了另一个青涩的新兵;小宝终究也没把童男身留给未来老婆,他后来也成了买票一族,许也真的干过了一轮,无从得知。
观众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小保不是一个特定的人,也只是那个时代万千新兵中的一员,从青涩到随波逐流,退伍之后,却又如释重负地回到原来的生活中,茶室老板说:找个好姑娘好好过日子!和军中乐园一样,应时而生,应时而亡,走出了茶室的小宝心中仍留着纯真的幻想,在结尾,他幻想自己和妮妮结了婚,老张开了饺子馆带着阿娇生了孩子,华兴和莎莎顺利游到了大陆扎根祖国,每个人都有美好结局,军中乐园的阴影仿佛不曾存在过。
导演这次仍旧启用爱将阮经天,并且提携多个台湾年青演员,如陈意涵、王柏杰、小虾、雷捷熙等等。不得不说这些演员当中只有阮经天在这些年的磨练中脱去了昔日台式偶像剧的拿腔拿调,演出了自然与真诚,和陈建斌的搭配也不觉突兀,其余人大多或僵硬或游离,无需赘述。
虽然在甄嬛传中大家对陈建斌的表演多有争议,但在这部片子,他的演技可以绰绰有余地碾压所有人。尤其是为求转型已牺牲到全程穿胸罩薄纱的陈意涵,她在片中不但背面全裸并接受了极其不雅的死状,不可谓不用力,但塑造的人物仍旧是流于表面,再用力也让人无法相信她就是那个可恶又可叹的妓女阿娇。预告片里“你为什么要和杀了老公的人那么好”和“你们这些外省仔一辈子也回不去了”两句重要台词都是整部片阿娇的精华戏份,可惜用力拿捏地结果仍是令人出戏。
与年轻演员形成对比的是,另一个台湾老演员苗可丽在仅有几小段的戏份里倒是把阿霞姐这个风尘里做惯的半老徐娘演得十分自如,只能说新演员再接再厉。
以前看过钮承泽的《love》,未留下深刻印象,这部《军中乐园》大约寄托着导演自己身为外省人的独特感受,所以拍得格外用心。看过影片会发现影片的格局远比想象中要小,几乎没有探讨太多战争与人性,没有如期望中反应多少大时代的变迁,仅仅是一座岛,一小段有关风月的历史,甚至算不上一段时代风情,最多只是一小窥那个年代的军营一角。全片就是一个词:身不由己。妓女们如此,军人也是如此。
台湾很多电影其实都是这样,小视角小格局,再大的问题都能浓缩成一缕微风吹皱一滩春水的小情小爱,于是看完总觉得精致有余又少了点什么,男女主这一段爱情尤其明显地空洞拖沓,但总的来说,这部电影仍有不少打动人之处。
镜头拉远的金门眷村遥遥的一片红屋顶令人不难想象此中有多少人扎根异乡、从此只能梦里还乡,不知归途。而如梦似幻的军中乐园与昔日金门岛的繁华也如尘埃消失在历史中,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谁还记得他们后来都去了何方?
4 ) 《军中乐园》▕ 昙花一年只开一次
“昙花一年只开一次,错过就没了。”
这是电影《军中乐园》里的侍应生妮妮对小宝说的。然后就让小宝带她去看,接下来出现了电影里最美的一幕(个人认为)——
月光下妮妮拉着小宝的手,两人跑出宵禁的军中乐园,然后穿过漫长的地下坑道,来到一大片的高粱地里。他们在高粱地里奔跑时,千千万万只萤火虫从高粱中升起来、飞舞、发光,把彼此的笑容照亮。他们边跑边笑,肆意喊和叫,仿佛要把夜晚笑成黎明,要将身后的那个“乐园”永远抛之脑后。终于,当他们穿过夜色狂奔到那朵昙花面前,正准备屏息凝神看一眼它时,发现昙花已经谢了。空气突然凝住了,只剩下来时奔跑后的喘息声。两人默然,松开了手,清冷的月光打在妮妮的侧脸上,神色黯然。而后妮妮转身,轻轻在小宝额头上吻了一下。两人相视,一笑释然,便离开了。
这一幕里有太多属于金门的元素:国共抗战时期炮轰金门留下的地下坑道;成片成片的高粱地以及让人联想起的闻名世界的金门高粱酒;月光下历经岁月沧桑的古厝村落……最具时代烙印的是那座尘封在历史中的军中乐园。
1951年,国民党军方为解决数十万大军的生理需求,成立了军中特约茶室,又称军中乐园。据说因为金门首例特约茶室启用时使用的电话分机号为831,且因金门驻兵最多,令此茶室最为出名,大家便俗称此类场所为“八三幺”。军中特约茶室的侍应生一般有两类:招募而来的贫苦人家的女孩子;或者一些女囚(电影里妮妮就是这一类)。她们服务的对象是军中的军官及士兵们,不同位阶的军人有对应等级的侍应生。士兵们需要购买门票(称为娱乐票),且每次“消费”有时长限制,而报酬侍应生需要和军方分帐。这种特殊存在的军中特约茶室一直到1990年才被取消,前后持续了40余年。
时间的波涛渐渐湮没了历史的真相,也逐渐露出了面目狰狞的人性之恶。或许当时满怀“光复”理想的蒋氏和万千等待“反攻”回来与家人团聚的国民党士兵们真的以为军中乐园只是一个非常短暂而轻微的苦楚下暂时的安慰,没想到这样的安慰会像毒品一样慢慢侵蚀他们的身体、思想和意志,到最后竟成了生命里永远的遗憾和心里最痛苦的根源。电影里的张士官长就是那个时代下大陆国民党士兵的缩影,母亲一针一线纳的鞋底、落日炊烟中飘出的饺子香味儿、邻家牧羊少女淳朴的笑容,这些都只能出现在午夜梦回故土的情景中。年复一年,终于消磨了所有的梦,于是开始另一个重建现实家园的梦。此时,过去热血奋战时的威武与骄傲、当下对岁月静好的期盼和努力,都在一句“外省仔,你们永远回不去了!”走向了终点。是的,和张士官长一样的万千士兵都知道自己是“外省人”,也明白或许真的永远回不去了,可是支撑他们生存下去的最后一个幻想不能被戳破,否则他们就真的幻灭了。
回到萤火虫照耀下那两张年轻的面孔,时代似乎没有把生存与毁灭这样的大命题写在他们身上,却把屡不清看不明的人性之网套在他们身上。刚到军中乐园的小宝会因为女朋友的一封分手信而痛哭流涕,会因一句没有兑现意义的承诺而坚持自己,会因同情侍应生去傻傻劝架而流血受伤,会因热心想帮助士官长而编织善意的谎言……当他目睹和亲身经历了历史是怎样荒谬而平常地发生后,他也变成了会用看似合理的手段保护自己、会适应原来根本无法理解的环境、会用短暂的快乐和刺激麻痹自己的人。而妮妮似乎一直没变,一直以那种不真实、缥缈的状态而存在。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离这个那个时代很远、离身边的人很远。她所代表的那种美好的理想带给小宝的有猜疑、有失望、有心动、有成长。在妮妮离开前夜,他们有着最亲密的一次彼此敞开,那个年少懵懂的小宝也在此刻成熟,他生理和心理上的成长都与妮妮密不可分,可以说妮妮就是他生命这个阶段最为关键的启蒙者,可是就是在“千钧一发”的高潮时刻,小宝用妮妮的话颠覆了这个“神话”——因为妮妮曾经对他说过:“承诺是给自己的,不是为了谁,做不做得到都是自己负责,跟那个对象无关。”也正是这种颠覆,维护了他们各自的美好,这种美好并不完美,遗憾才是美好得以持久的永恒动力。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次看昙花,昙花一年只开一次,他们终究错过了。
电影的最后出现了妮妮带着孩子和小宝的合影,这是导演留给观众的自主权,或许后来小宝只是以旧友的身份出现在妮妮的世界里,又或许他们补足了离别前夕那个美好的遗憾……
“因时代而生,因时代而止”是《军中乐园》的命运,拨开历史的迷雾、揭开人性的面纱后才发现军中并没有乐园,所谓的“乐园”不过是人在最无助的时候为自己开垦的一块生存地,本来以为在其上会燃起一束光,到最后才发现,那不过是时代的灰烬,而已。这也不过是亚当和夏娃离开伊甸园以后,人类不断寻找和开垦的一个个“乐园”之一。
5 ) 樂園再好,總得歸鄉
從選擇八三么為主題來看,
已經註定了這部片跟傳統的「菜鳥天兵入伍被魔鬼班長操到飛起來最後男孩變男人走出營區」的正能量蛻變型軍教片不同,
(而且大概前二十分鐘看到阮經天被海龍退訓的時候就知道了),
相反的,沒有朝向陽光的成長,
到了最後,阮經天剛入伍時候那種對於軍中各種扭曲狀態的迷茫眼神不見了,
他開始哈煙嘻笑,
姿態與學長一模一樣,
改編接應生的悲劇唱歌,
對於各種怪現狀學會視而不見,
菜鳥變成老鳥,
在導演的眼中,
與其說「成熟」,更像是「世故」,
學會對無力改變的事放棄掙扎,
或對於不忍入目的事視而不見。
整部戲被切成三段故事來說,
小寶跟妮妮的,
老張跟阿嬌的,
華興跟莎莎的,
三段表面上都是愛情戲,
其實實際上只有阮經天跟萬茜那段的重點是放在愛情,
其他兩段都只是把愛情當作幌子,
用來包裝導演想講的其他議題。
如華興跟莎莎的逃亡,
兩人都是出於對環境忍無可忍的壓迫下不得不的選擇,
學長的惡整、客人的暴力,
他們都不是自願來到這個地方,
回過神來,卻發現這個島就是沒有圍牆的牢,
「為什麼人都沒有選擇?」
華興在片中好像是在問阮經天,
但他知道自己的問題誰也回答不了。
直到最後他才知道,
原來要離開,意味著就是得毫無保留的離開,
他與莎莎作出的選擇,
意味著自己在(當時可預見的)未來裡,
再也無法回到原本的生活。
而老張跟阿嬌的那段,
更明顯的,幾乎已經看不到「愛情」的痕跡。
陳意涵的角色對待每個男人都使盡手段,
裝嗲賣騷樣樣來,
可是卻是個填不滿的洞,
她早就看穿了這些來來去去的男人,
個個都只是買票入場而已,
她只是他們十五分鐘裡的女神,
燈亮過後全都又成了仁義道德的偽君子與鐵軍官,
而女神則打回歸妓女,
來自父兄的創傷讓她自我實現地「成為」妓女,
男人帶給她的,除了累積成一盒金銀財寶外,什麼也沒有。
她渴望愛,卻又註定無法得到愛,
也註定老張無論如何努力,如何竭盡他的所能,
去驅趕其他蒼蠅、去跟長官借錢、去幻想退伍之後的生活,
與最重要的,透過討媳婦去完成對盡對母親的某種交待,
都顯得只是一廂情願。
最後他走出喧鬧的勞軍狂歡,
抓著一疊鈔票走上大街,
走著走著,停了,
一個驍勇的海龍英雄,
終究走進了路旁陰暗的小巷。
如果說故事的主題是八三么,
那麼只能說拍出來的成果,因為陳建斌的演技太過強烈,
讓全片的故事重心從慰安本身往老兵的方向傾斜的不少。
比起適應生們的遭遇,
老張雖然看起來在島上威風,
實際上卻無比悲涼,
作為一個被強硬拉伕的受害者,
他有理由恨這個蠻橫的政權;
可是作為一個軍官,
他卻又必須誓死捍衛這個政權。
內戰的矛盾濃縮在他身上,
捨不得穿的新鞋、來不及吃的餃子、隔壁村養羊的女孩,
那是老張對原鄉的最後回憶,
看起來都是小事,卻是他念茲在茲,
割也割不斷的鄉愁臍帶。
而至於小寶跟妮妮的愛情戲,
雖然鋪陳篇幅最長,
可是筆跡卻怎麼也能濃不過前面兩段,
縱使萬茜氣場強大也無力回天,
兩人從相遇、爭吵到最後分離,
雖然留下金句不少,
不過整體疲軟,除了床戲大膽之外,
其實也就一男孩愛妓女的戲而已,
而且這《艋舺》裡不早用過了?
雖然三段愛情戲良莠不齊,
不過還好導演還是用「回家/歸鄉」的文眼穿插在三段故事中,
讓整體看來雖雜但不至於亂。
裡頭的每個角色,雖然都生活在島上,
可是卻沒人把那裡當作一個「家」,
無論是義務役的年輕人、慰安的侍應生,
甚至連從年輕當兵到老的士官長,
人人都想從這島上逃離,
回到原先的家,或建立一個家。
在這「樂園」裡,主要的六個角色,沒有一個人是快樂的,
這跟當兵本身的狀態或許有點類似,
人被從自己原生的家庭裡抽出,
無論過得爽不爽,長官賤不賤,公差涼不涼,
軍營只是一個供吃供住的地方,
當兵只是一種過渡的狀態,
片中的主要角色,無論官階性別,
身處島上的目的就是為了離開島上。
最後華興跟莎莎下落不明,
老張從英雄淪為兇手,送了軍法審判,
阿嬌沒能找到疼惜她的人,死在錢堆裡,
小寶的義氣與誠實造成的悲劇也讓他不再是剛到島上的他了,
唯獨只留給勇於改變命運的妮妮一絲希望。
上面所有人在某種意義上都「離開」了樂園,
但像是最後夢幻而不真實的幾張照片一樣,
真能回得了家、逃得了時代的卻又有幾何?
是樂園也好,不是樂園也罷,
那裡終成為不了家。
那個在片末出生在八三么裡的嬰兒守義,
彷彿讓觀眾在灰暗裡看到了一絲曙光,
透露出「樂園」還是有成為「家」的可能,
不過隨著時代推移,特約茶室終究被視為恥辱的象徵而關閉,
到時,對於那個嬰兒來說,
或許又是另一段受時代擺佈的悲劇了。
6 ) 《军中乐园》:如果昙花开了,我带你去看
很大程度上说,像是《军中乐园》这样的题材,是比较容易产生诞生佳作的。毕竟这是一个站在道貌岸然的角度来看即使被烧成灰都仍是耻辱的话题——去表现它,意味着勇气,而勇气使然,结果一定不会很差。
一
《军中乐园》是导演钮承泽2014年的作品,上映后风评不错,还一举斩获了当年金马奖的最佳男女配角奖(陈建斌、万茜)。故事的视角由菜鸟新兵罗保台(阮经天饰)展开,他阴差阳错地进入了担负拱卫台湾第一道防线重任的海龙特战队,却因经不起魔鬼训练而遭到退训,被发配到有“军中乐园”之称的“特别茶室831”。尽管号称“乐园”,但在这里寻欢作乐的男人,和“制造快乐”的女人,却没有一个是快乐的。情欲解脱一瞬间的欢快,总会被隆隆的炮声打断,随之而来的则是无尽的夜与绝望。
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走向困浊。每个人都不自由,但绝不意味着人们只能在虚构的乐园里缓慢地杀死自己。令人意外地,整部片子看下来,尽管是以“军妓”为题材,但影片的处理,却并没有太多情欲的成分。在这样的地方,罗保台遇见了自己特训时的“魔鬼教官”老张(陈建斌饰)。没有了上下级的关系,两人逐渐熟稔起来。对于罗保台而言,他的生活尽管不如意,但总要好过老张——一个“外地佬”,十几岁时便被强征兵离开家乡,几十年后都见不到回家的可能。在台湾题材的作品里,“老张”这样的形象几乎像他的名字一样典型。他没有根,因而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他只能拼命地让自己变得极端、变得可怕——在片子里,“魔鬼老张”不仅因训练魔鬼而著称,同时他还有一人泅渡海峡,在厦门登陆,手持匕首威胁电影放映员改换“国军宣传片”的传说流传。可他所做的这一切,其实不过是情感上的不安,而这种不安驱使他要做的,是要建立某种联系,无论是跟过去,跟那个永远也回不去的家乡,还是跟未来,跟在这片孤岛上,“想象的家庭生活”。
所以在罗保台的帮助下,不识字的老张给故乡的母亲写了一封又一封的信。写自己,写自己无法尽孝的愧疚,写未来,许下一个个无从实现的承诺。因为罗保台说自己有门路,可以把信送回老张的家,所以老张就一直写。大概人最怕的就是走投无路,所以“有门路”的人才会格外受欢迎。但是到头来,最怕的事,总一定会发生。
在给家里写信的同时,老张喜欢上了茶室的“侍应生”阿娇(陈意涵饰)。和大多数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一样,死心塌地和逢场作戏总是同时发生,而结局也无非是要么两败俱伤,要么烟消云散,云淡风轻。可这样老套的事被笼罩在更沉重的天空之下,总会让人格外悲伤——两个同样被掠夺到一无所有的人,彼此却并不相知,还在肆无忌惮地互相侮辱损害。
只可惜,这好像还是很常见的剧情。
二
罗保台在乐园中遇到的另外的熟人是自己在新兵营的好友,一个很文弱的男孩。
在军营这种地方的话,“文弱”差不多是一个人最常见的“死因”了。因为没有良善可以被提倡,弱肉强食才是唯一的规矩。强者拥有全部,弱者一无所有。自以为的。
其实如果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去伤害别人,或者没有办法让自己不被伤害,同样是最卑微的人格吧。不太想把均应作为特例,毕竟就像是《肖申克的救赎》,“高墙无处不在”。
所以一个人能做的,大概就只有逃跑吧,像安迪那样,也像片子里的文弱男孩那样。
如果能带着自己的女人泅渡到对岸,他也可以算作是男人了吧。
三
最后最重要的,还是罗保台自己的故事。这差不多是我们能看到的最纯情的阮经天了,“守贞”守了两小时片子的一个多小时。所以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关注这部片子,《军中乐园》都是“不情欲”的,而情感是“爱情的”。对于一个沉重的题材而言,这样处理爱情,是来自作品最好的善意。
罗保台被侍应生妮妮(万茜饰)吸引。但他们做的事情其实无非也就是“你帮我换个灯泡,我弹琴唱歌给你听”这样再纯洁不过的事,这种反差是很微妙的,而随着剧情的发展,罗保台得知妮妮来到这里的原因,是想要在这里“服役减刑”——她的罪,是关于一个女人最无奈的,却最残忍的罪过。
其实全片看下来,罗保台是唯一一个“并不悲伤”的角色——他的服役并没有让他损失太多东西,也没有人因为他的脆弱而从他这里得到什么。尽管女友寄来了分手信,但如果一份情感很容易被时间和空间稀释,收到分手信也绝不是坏消息。最重要的,是他在这里,遇到了如此多人的命运。他害怕,害怕一切不会再回来,可一切真的不会再回来了,所以他开始懂得,所谓命运,并不必去刻意编织什么。刚巧两个互相喜欢的人被囚禁在同一个地方,彼此陪伴就是最好的选择。等到有人服役期满要离开,也不必挽留什么。
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轨道,最好的时光使用来互相感激和怀念的,而不是永远心怀歉疚与遗憾。
四
罗保台刚到乐园时被前辈叮嘱,说一定要同时和这里的两位“大姐头”搞好关系——正说着,两位就率领各自的“人马”,“大打出手”。
可在影片结束的时候,“月桃姐”意外临产,另一位大姐挺身而出,最后母子平安。
罗保台给孩子取名“守义”,后辈说,是个好名字,可义(繁体)字,是不是太难写。
罗保台说,是啊,不仅难写,也不好做到。
归根结底,《军中乐园》是一部好片子,但想要表达的还是超出了影片本身所能承载的分量。原本是想要拍成一部“情色喜剧”,但情欲又是在不好拿捏,只好用爱情来取代;喜剧呢?努力在表达,可惜有些刻意。
当然,瑕不掩瑜总是好的。毕竟在这里,你看得到一个说故事的人的勇气、努力和诚意。
五
这是我能想象的最美好的事情:
「昙花开了吗?」
「开了。」
「带我去看吧。」
「可是今晚宵禁哎。」
「可是昙花,一年只开一次。」
「……我们走吧。」
内地很难上映,不过我也懒得去说服那些等着内地上映的人。毕竟政治和情色的尺度摆在那里。看完片子还是不理解为什么要让陈意涵去演一个风情万种吸引老兵的男人,而男人也过不了美人关。陈建斌真的演的好,万茜也是。对了,侯孝贤一定帮了不少。
大概会记得万茜
万茜真美
初衷虽好,但力所不逮。导演太沉溺于和急于抒发大江大河般的情怀,却失了人物和故事的掌控,导致所有的情怀都是嘴说出来的。人一陷入自我感动,往往很难再真地打动别人了。表演上除了陈建斌其他人都太不中用了,落漆啊。最后,陈意涵真美。
能打动到我的,也就唯有最后那三张梦回不去的黑白照片了。
你指指夜空的星,我說那是對岸的,不是我們的。 海如人生,要我怎麼橫渡。 請留意耳邊的風,伸手抓住吧。 它可能屬於我們,也可能很快溜走。
在台灣看的首映,有幸參加首映禮,見到各位大導和主演。豆導的電影從來不虛妄,細枝末節作為突破點,演員也找得很棒,這部電影讓我認識了一個叫萬茜的女演員,留下深刻印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樂園,只不過它有如曇花一現 // 第一次看了一場不想散場的電影 133分鐘無刪減版
昙花开了?带我去看。昙花一年只开一次,不去看就没了。
1.在这个冷战体制、这个奉化王朝之下,最终每个人都坏掉了。2.想讲的东西太多,结构松散,但演员表现均佳(即使是阮经天),陈建斌一整个影帝格!3.这个题材只要不搞砸就会是好片,但我很讶异钮承泽居然没搞砸,一定是侯孝贤帮他的。
萬茜真好看
万茜眼神跟羽毛一样 在人心尖上挠一挠 然后又飘走了
非常赞。更理解同情8号一些,老张就是再有理由,也不能拿8号当成实现自己幸福生活的一个符号,说到底还是没有拿她当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人。整个故事讲的都是一两代人的“没有选择”。结局那句“娶个好女孩,忘了八三幺”戳中我。如果命运给她们选择,谁愿意沦落风尘呢?
陈建斌真是拼了
陈意涵真的不适合演风尘女,眉眼像个十五六岁的姑娘,开口一股台湾偶像剧的味儿,跟万茜比真是差远了。陈建斌演得好。
茶室不喝茶,军营不打仗。国家走了一小段弯路,对于一代人却是蹉跎了半辈子。一群荷尔蒙旺盛的青年人正当最好年华,却因等待一场遥遥无期的战役而挥霍了青春,一同逝去的还有仲夏蝉鸣中关于茶室的回忆。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人物群像里有泪有笑,难得导演挖掘了这样一段历史缝隙里的往事。
豆导在片尾特别感谢侯孝贤真是没错,侯导作为本片的剪辑指导,让画面美、流畅、台湾的感觉,商业气息没那么重,比豆导之前的电影质感都好;陈建斌演技真是太厉害,让人记得精彩的场景很多;万茜在里面比我的女神美。内地上映可能性太低了,除非剪成什么支离破碎样啊
在對峙的前線中說著人的故事:出生雖注定了時代,卻不只為時代而生;是個或輕或重,情緒不會過重的故事。喜歡片尾的照片,達成角色與觀眾的期望,即使不能在真實世界達成,也不重要了。在這戲認識了演出超有靈魂的萬茜,掩蓋了主角對手的風芒!
国军“慰安妇”的故事,虽然有大的时代背景,但讲的还是人、性、情,并没有意识形态上的表达。陈建斌饰演大老粗士官长,形态百现,看似用力过度,但唯其如此才能立起这个人物。万茜饰演杀夫少妇,风情万种,眉目流盼,煞是迷人。阮经天饰演愣头青,演得也确实有点愣。
士官长的演技撑起全片
戏里一群年轻人苦其筋骨,只为完成当权者一场复国大业的幻梦,空耗青春;戏外同样是一群年轻人烈日苦劳,只为成全导演文艺又自大的少年回缅,终成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