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心魔》:平静下的心魔暗涌
《心魔》,因为惠英红在金马奖和金像奖的双料封后而被人熟知,而这部电影其实并不好看。节奏缓慢,视角游离,影像迷离,配以王菲的歌曲《暗涌》,在平静压抑中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亲情和死亡的故事。
电影取材于真实案例,有点像前几年的《早熟》,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德仔与中学生盈初尝禁果,要被盈的父母告上法庭,最终酿成难以弥补的后果。故事并不复杂,关注的是叛逆的成长和纠结的责任,青春期的爱与性只是表象,影片更希望通过这两个青年及他们的家庭,洞察造成悲剧事件的深层原因。
影片的前半部讲述德仔和盈的交往,舒缓而无趣。从盈的母亲发现避孕药开始,影片进程就像影片中事件发展一样,开始失控,直至完全失控。
养孩子就像养小鸟一样,抓得太紧了,会捏死;放得太松了,则会飞走。两个家庭的孩子与父母之间都表面融洽,内心遥远。乖巧的盈把偷内衣、与德仔交往作为反抗爸爸妈妈的方式,德仔和母亲的关系则更加复杂。由于父亲缺失造成的严重而难以自控的恋母情结,他既希望摆脱母亲名为关爱实为支配的束缚真正独立,又害怕责任,渴望母亲呵护。他既可以照顾酒醉的母亲,又只能指望母亲筹钱,两个人就是如此拧巴地生活在一起。
身体上的成熟无法掩饰其心理上的依赖,行为的叛逆解决不了性格的软弱,本该成人的德仔并“没有断奶”,偶尔流露出的暴力倾向成为其释放途径,所以悲剧发生是早晚的事情。有一幕让我触目惊心,在事件失控后,德仔不顾一切与母亲厮打,两个人以相互伤害来表达内心既渴望摆脱又相互依赖的关系。片名《心魔》的缘故,恐怕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马来西亚本土导演何宇恒延续了自身对底层小人物的一贯关注,可惜此次虽然野心很多,却弄巧成拙。整部剧想要表现的内容过于丰富,既有青少年早恋,又有校园隐性暴力,还有家庭教育问题。的确,任何一个悲剧事件都是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的,但是这些内容总有个取舍和安排的技巧,而不是无序地堆积在一起。由于缺失清晰的叙述视角,以至于影片情节显得有些支离破碎,尤其是前后两部分基本上是脱节的。而时不时冒出的文艺腔调,更使得整部戏的节奏缓慢、拖沓,一个简单的故事也变得枯燥难懂起来。
几位主演的表现还算精彩,算是支撑了这个缺少故事性的电影,其中尤以惠英红的表演最为老练和纯熟(不过最佳女配角更合适,戏份实在不足)。这个压抑的母亲,靠最后那段近乎静止,仅仅通过面部表情展示内心情绪变化的表演,提升了整部影片,让我想起了韩国电影《母亲》中金惠子的舞蹈。越看似平静的方式,越蕴含无以言表的力量和魅力。
2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魔障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王菲版本的《暗涌》。歌曲一开始便是一连串仿佛弹奏得无休无止的钢琴和弦音律,而后音符一个个从挤得让人喘不过气的琴声背景跳出,等你一口气憋到焦灼,王菲尖刺的嗓音才吐出一句歌词,像划过肌肤的玻璃一般,让人失控。
《心魔》就如同这曲《暗涌》,也许正是这种一致性,导演也特别选了这首歌作为全片唯一的粤语插曲。由真实案件改编而成的故事情节再简单不过,少年杀人的事件背后,如沟渠污水一般的黑洞。种种细节在马来西亚旖旎的风光下铺垫而起,压抑的情绪却仿佛随着让人几近窒息的炎热气候席卷而来。
一幕幕平淡的故事就这么上演,铺出的却是冷漠社会的一曲悲歌。
“就算天空再深看不出裂痕,眉头仍聚满密云”
女孩总是开启罪恶的钥匙。如果没有盈,故事也就不会发生。
父母关心她的学业,思索着是否要让她出国念书,却不知道她规规矩矩的校服底下,其实藏着她从商店里偷来的衣服。这件并不昂贵的衣服,如同她未熟而又不甘掌控的心。她想要摆脱家庭的压力,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想要在别人的目光之外,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所以她每天乖乖上学,放学后却穿着那件偷来的衣服,和一个无业小青年厮混在一起。
盈不愿意被忽视,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她在德仔身上找寻自己表现欲望的出口,却始终无法得到心灵上的沟通。德仔期望得到的代替母亲的爱,她没有能力给予;而对于自己的欲望,她也并没有足够清晰的判断和勇气。她始终无法用稚嫩的心灵和躯体撑起自己成熟的欲望,当家人说要告德仔强奸时,她立刻收起自己佯装成熟的叛逆,选择做回不谙世事的自己。
“你以前总是讲笑话给我听,现在你跟我说爱我,你变得好正经。”年轻的女孩只是在用玩的心态过生活,一旦正经,女孩就只能逃开。
“你的心和眼口和耳亦没缘分,我都捉不紧”
丈夫跟着有钱的妹妹跑了,儿子无所事事,生活的压力让她终日用酒精麻醉自己。失去了丈夫,母亲的世界里只剩下儿子。她给儿子剪头发,对儿子犯下的错误视而不见。
为了儿子,她低三下四,希望让儿子躲过牢狱之灾;为了儿子,她找前夫借钱,却换来儿子的鄙视;为了儿子,她千辛万苦筹来钱,却被痛摆一道。她的爱死心眼,甚至疯魔。就像她剪发时用惯的剪刀,她的母爱是下意识的,是自己熬成习惯的,是强烈占有欲望下的产物。
但母亲大无畏的爱却只换来儿子更加强烈的反抗。早已成年的儿子用尽一切方法摆脱母亲的无微不至,甚至用相同分量的恨回报母亲,冷漠、唾骂、暴打,儿子的反抗让母亲无奈,也让她更失控。明明已一无所有,她却始终不愿承认。直到罪恶呈现眼前,她无法再平息狂乱的内心,于是眼泪夺眶而出,为儿子,更为自己。
但最后,她笑了。她对自己说:“你骗我的。”
“其实我再去爱惜你又有何用,难道这次我抱紧你未必落空”
男孩德仔,叛逆又软弱,骨子里头还有极其残暴的一面。父亲的抛弃,母亲的溺爱,让德仔的心理在家庭的矛盾和压力中逐渐变得畸形。在母亲的眼里,德仔永远是个未长大的小孩。想要挣脱母亲保护的德仔,却又无法否认自己对母亲的依赖。
他幼稚地将跟盈的关系视作他生活的出口,这也是悲剧的源头。当盈的家人说要告他强奸时,他只晓得向母亲喃喃道“我不想坐牢”;当母亲向父亲借钱时,他只晓得唾骂母亲的所作所为;当母亲交付巨款后却依然无法使盈的家人放弃诉讼时,他更是惊慌失措。当盈表示自己无能为力之时,德仔积聚到极致的恐惧终于得以爆发。
有多强大的母亲,就有多软弱的儿子。正是由于母亲的保护和溺爱,使得德仔身上的懦弱基因被无限放大。他恐惧,他残暴,他习惯性地逃避自身的罪恶,将错手杀人的过错,归结到母亲对他的溺爱和保护中。在一顿暴打中,他将所有的过错宣泄在了母亲身上。
他如同那只一无是处的猫,只能在母亲的供养下可怜兮兮地生活;又如同那只被他用滚水活活烫死的老鼠,除了在笼子里绝望地挣扎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然后睁不开两眼看命运光临,然后天空又再涌起密云”
有缺憾的家庭是这样,而那些看似完美的家庭呢。盈的父母,事业成功家庭和美,但在人性的选择上却依旧贪婪冷血。只关心子女的学业,无视精神上的沟通。当问题发生后便硬要找一个替罪羔羊,然后无休止地向德仔家勒索,在厚颜无耻地将钱财据为己有之后依然对德仔不依不饶。
即便是在相对纯洁的学校里,也是流言满天飞,于是老师体罚学生,学生欺负学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人性的丑恶,对金钱的渴望,对青少年心理的忽视。《心魔》说的不是几个人的故事,而是这些无法忽视的社会病。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魔障,这个社会的魔障也由此而生。故事的结局没有答案,说到底,也不过是“然后天空又再涌起密云。”
3 ) 心魔失控 肆虐横行
开场,短短三分钟的对白:粤语(同学对话)、大马口音的国语(同学对话)、英语(老师训话)。不知不觉间地球变成小村,我们已经身处宗族文化、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纠缠不清的时代大背景之中。
我们无法确定什么是最好的,于是倾向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生活态度。各种思想交集,却丢掉了恒常的准则。每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对别人的寄望、自己言行准则是如此之独特且难以相容。血缘、爱欲等等无法割断的因缘又让矛盾甚至冲突避无可避。爱,却造成毁灭!导演将当下这种常态解释为心魔失控,肆虐横行。
看完电影就有点羡慕我们的友好邻邦,人们单纯地生活着,自我感觉良好。我们曾经也过着这样的生活,当时是一样的自我感觉良好。只是大家知道了那是场梦,都不想回头了。现在是美梦噩梦交替轮回,却有几人能够应对?
2010.7.24http://william-ho.lofter.com/post/6c3aa_12e567f8
4 ) 《心魔[At the End of Daybreak]》无力的单身母亲
http://axinlove.com/2010/04/at-the-end-of-daybreak/
《心魔[At the End of Daybreak]》无力的单身母亲
by @xinl.ve 100425
穿过黑暗的过道,水烧开的嗤嗤叫声不停,陷入铁笼陷阱的老鼠吱吱尖叫,穿女士拖鞋的德仔先凑近炉火点着了香烟,然后才是关掉燃气,不再让开水壶发出尖锐的声响,让人心烦。关在铁笼子的老鼠,被烧开的水烫死,实施的人是德仔——特写的镜头为后来的惨剧发生做了准备。用老鼠的境况作为电影的引子,可以参考《窃听风云[Overheard]》。
在《心魔[At the End of Daybreak]》中饰演母亲的惠英红,凭借本片中的表演,赢得台湾金马奖的最佳女配角和香港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女主?女配?同一部电影,同一个角色,不同的认定,比较滑稽的结论。单纯戏份而言,惠英红的母亲角色够不上女主角的戏份。论单身母亲的表演,《天水围的日与夜[The Way We Are]》里的贵姐,才是实至名归的最佳电影里的最佳女主角,惠英红的单身母亲太过无力。
改变母子相依的窘迫生活也好,避免儿子德仔遭遇牢狱之灾也罢(防止后来惨剧的发生),电影中的母亲角色太多沉沦和自我放逐。酒精可以麻痹身体,但不能摆脱儿子对自己新婚姻的干涉,生活是一天熬过一天。混日子的态度,连带着不放23岁的儿子出去,收获的却是儿子与未成年少女发生性行为的违法之举,太可悲的母亲。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情节的走向不需违背事实,但母亲的绝望、颓丧或者奋起可以更激烈一些,加入更多的情绪和力量,不要让剧中人知道女方父母坚持要告之后把头埋进双腿之间,做一个无法改变生活的鸵鸟,也不要发了狂的儿子回来后与自己厮打一场后像个没事人一样继续整理衣物。
坚强的母亲可以获奖,绝望的母亲也能获奖,无力的母亲获奖用不着大惊小怪。单身母亲无力的问题根子在电影本身。《心魔》就似一个白描,把真实事件表演了一遍,所谓底层人物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镜头如实记录。但之所以会让普通人生活变得困顿,少年过早成熟,人心变得难以琢磨(女孩的母亲收到钱后还坚持要告的动机)的成因给出丝缕分析,电影缺乏了深度导致影片的中演员浮在角色之上。徐天佑是一个单薄少年,不是最后冲动杀人,并且为尸体“鸡动”的德仔。黄明慧的女孩要好一点,毕竟她的年龄和片中十多岁的女孩接近,对性无所谓,对人毫无心机。
整个事件记录下来,电影非常散,情节之中找不到一个集中的情绪出口,也就不明白电影要“说”些什么了。
At.the.End.of.Daybreak.2009.DVDRip.XviD-GAYGAY
5 ) 看心魔有感
某晚,因为惠英红这个打女明星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于是我看了她所凭获奖的《心魔》。主要内容就是少年杀人事件吧。
看完后,我有一个很大的迷惑,就是我以后的女儿到底允许不允许早恋。和一个错觉:杀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为什么会这样想呢?当少年男德与少女盈因被盈母发现避孕药分手后,整个故事就开始转换了。包括主题,前部母子相处尽管有点不协调也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德继续边依赖母亲边慢慢脱离母亲。盈继续在冷漠压抑的家庭里生活。
当盈母在先勒索钱后再继续控告德后,故事达到高潮。德母在这里失去了自己的位置,一直是德的一片天空的她。剪发都是她帮儿子,更不用说睡在附近的德。然后是一直都表现得很被占有的女友盈的背叛,朋友的取笑,这个时候的德的世界在慢慢崩溃。他依然抱有一丝的幻想,以为盈会回头,可是,盈没有。于是,德杀了她。我觉得这个时候的德是失去理智的了。心魔在这里出现了吧。可以看到德是一步一步,在沦陷在自己的心魔的。他的世界崩溃了,所以他杀人后回家打母亲,我觉得是很点睛的一笔。这时他,本来已经不能自己负责(好友取笑他要自己负责时,他是过去打好友的),他这时对母亲已经不再抱有任何希望了,母亲的天空在他面前已经彻底消失了。
我看完后,很担心我以后的女儿如果早恋而和那个男生分手要怎么办呢?万一一不小心就被,这个年龄层的男生,一个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控力不强,冲动的男生杀了怎么办?又或者就这样毁了一个男生,如何担当得起吖?可是,这时女儿又和我说,当时的她就认定对方是永远了。作为母亲,我怎么去回答。当双方都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时,早恋算什么。可能犯下的错误是一辈子,无法弥补的。
然后,这个时候,来看回,惠英红扮演的母亲,一手包办儿子人生的母亲。父亲角色缺失的家庭教育。这个牵扯到单亲家庭的教育了。迟点再讨论。这个是德的行为的主要承担负责人吗?
我想到之前的新闻,上海交大女研究生杨元元在浴室自杀。她母亲在她读研究生时还陪在身边,她也是单亲家庭,她的很多事情如大学专业也是被母亲所主导的。最后,她因为母亲而自杀了,留下遗书“我以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可见,她的世界也是崩溃了。
两个人都是以为自己无能为力了,而选择了杀戮。
我觉得是扭曲的人格,和教育导致的。如果他们在杀戮的念头产生时,还有另一把声音,是不是他们的世界就会有
另一个转折点。这是,很不正常的。很多人都会有过杀戮的念头,只是真正实践的人不多。所以,会因为早恋而分手杀死我女儿的人不多。可是,在电影下,你就会跟着少年德的念头一样,以为杀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因为德自己也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和价值。正如他没有去想过,和一个未满16岁的女生发生性关系是可以被强奸的,也没有主动给予避孕药。也不懂得男女人之间的关系。当然,也和社会慢慢出现的变态杀人事件一样,因为越来越多的出现,我更担心这会变成是正常的事情。大家会麻木。
所以,我觉得家庭教育也是学校的教育,在对于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和抗打击能力,独立能力是很必要的。而且我也赞成,一个孩子要本来心就有很多爱和善良才会善待他人。这就需要孩子感受到的是爱而不是有条件的好和占有。我记得武志红说过,一个人都不懂得爱,怎么去爱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心银行。这也是家庭必须给予的。
针对里面的母亲。我觉得可以引用 爱的艺术里对母爱的阐述来说。母爱与父爱最佳赔档是:母亲不去阻碍孩子的个性发展,不鼓励孩子纤弱无能,母亲应该对他的独立生活抱有信心,不要把自己的焦虑不安的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终有一天能脱离自己,父爱应该对孩子提出一定的原则期望值,并以此督促孩子在品质上向上进取;父爱应该是宽容和耐心兼而有之的,而不是咄咄逼人跟独裁者似的;应该使成长中的孩子逐渐地对自己的创造能力和抗逆能力树立起自信心,直至最后,孩子能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使其脱离母亲的襁褓葛父亲的威严。
惠英红扮演的母亲之所以拿奖也是因为刻画这样的一个母亲,她的苦她的情是用神来传递的。整部电影看来,是有点压抑和混乱的。因为导演想试图拍出一部有矛盾,多重意义的电影,可是却连接不起来。他试图表现。单亲家庭,社会早恋女生,校园暴力事件。
就是勉强一般,在这类型片中,处于起步阶段。
6 ) 落难母子心戚戚
夜幕下平静的水面被打破,画面跳切到女孩的脸。一个缓慢的推镜,水开了的呜鸣声。不出一分钟,我就判断出它是个文艺片,至少是走文艺路线的。哪怕都讲粤语,都是典型90分钟情节剧,《心魔》与一般香港电影有本质不同。一般香港电影会更快,强调剪辑的速度,快中有慢。《心魔》完全相反,它的镜头整体偏慢,只有在一些特定时刻才会加快,出现快速跳剪的画面。
考虑到马来西亚的风土人情,《心魔》可以改叫《母子》,对应谭家明那部《父子》。由于电影节奏偏慢,若非在电影院还真有点不好熬。尽管戏剧冲突点设置得很到位,比如三分之一处进入主要矛盾、三分之二处进入高潮段落,最后回到中心人物母亲身上,但何宇恒还是暴露了很多毛病:给戏不到位、戏与戏的不连贯、过于依赖画面情绪。对于如何把一件不算大的事情拍得更吸引人,他似乎没有更多想法。
《心魔》用了很大篇幅去交代德仔与盈的性格背景,德仔用开水淋烫老鼠,与母亲相依为命,包括后来四处筹钱、请不起律师,都表明这是个身处底层的家庭。盈与父母关系冷淡,偷衣服、公车上的冷漠反应、在学校里跟同学有过节,这些都暴露了她的性格缺陷并直接左右了人物命运。中段时有黑屏白字的交代,然而影片把两人如何相识给模糊掉了。德仔与盈是网上认识的,平时手机联系,后来的说不清道不明就很好理解。事情败露后,双方父母对峙,由于阶层差异和盈的未成年身份,对方的咄咄逼人把事情引向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从中也能看出德仔与盈的感情并不牢固。
相比盈父母的脸谱化形象,惠英红出演的德仔母亲无疑要生动鲜活太多。在电影圈,有些演员可能会故意接一些顺手的戏,哪怕最初的本子看起来真不行。不过看完《心魔》,我觉得惠英红的角色在剧本里并不算突出,顶多是内心戏多了些。可能一般电影奖都偏爱这种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所以她就节节高升,顺风顺水。惠英红为这个角色增肥,加上她经历过人生坎坷,进入角色应该不成问题。
母亲给儿子掏耳朵,一边打趣说那个女孩子漂不漂亮。与其说母亲对儿子比较放心,不如说她完全放任他所做的任何事情——— 哪怕进了对方家门面临谈判,母亲还是脸上挂笑。午夜难眠到出外求助的几场戏,母亲不断承受儿子带来的痛苦与重负。对这样一位单身母亲来说,儿子就是她的全部,她不敢有任何闪失。我并不认为里头涉及占有与支配的欲望,否则母亲对待儿子的感情,就该是另一种表现方式。哪怕是德仔突然爆发、母子扭打在一起,那其实更像两个无助者的互相发泄———恨全世界都与他们为敌,他们也找不到打败自己的敌人,徒劳,无力。【南方都市报
http://gcontent.nddaily.com/2/a2/2a27b8144ac02f67/Blog/c32/f5313b.html】
作为影片的最大亮点,惠英红饰演的单亲母亲,与前夫、儿子及朋友的几场对手戏,尽现欲言又止的复杂情绪,带出角色暗藏的心理状态,大大丰富了影片的层次。———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
7 )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心魔
第一次的评价:感觉剧情有的部分没有看懂,但是红姐演的太好了!(2023.1.6) 修正:(2023.1.25) 今天又看了《心魔》,是我第三次看这部电影,第一次全部都看完了,我确实不明白,而且我非常不喜欢里面的那个女孩,我很不喜欢她在家长面前不说实话,之后很小的年纪就做那些我无法理解的事情。德仔呢,就是很懦弱,“我不要坐牢”总是萦绕耳畔,他没有责任感,而且已经成年的他,对于一个小女孩儿都说服不了。德仔阿妈,失败的婚姻、不富裕的生活、没出息的儿子等等等等,都被她摊上了,她好像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母爱过度呵护她的仔。女孩的父母,也是非常冷血,对于自己的女儿根本就不了解,在教育上存在极大的问题,钱是不能解决一切的,女儿最后的结局,也有他们很大的责任……
当看完这些人这些事,好像对于结局也并不是多重要了,因为电影的基调就是悲哀的,德仔阿妈“你们骗我”,真的是骗吗,还是为了掩饰自己身为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过度关爱和自己内心的心魔……
最大的感想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心魔,当它无限放大后,当它不断的被我们的思想包围时,心魔就会如火山一般爆发出来,所有的东西都一发不可收拾。
終……但心魔永在
岁月赋予张力。
徐天佑的表演弱到爆,毁了整部电影。就导演来说,何宇恒这次也没拿出最牛逼的本事,即恍如八十年代侯孝贤一般的乡土气
数字机也能拍出意想不到的电影感。英红姐自然当仁不让。
最后一组镜头真复杂@@
红英姐不错~影后~
惠英红的戏没那么多嘛~惠英红太美了,好像中年版张柏芝,演邋遢的母亲难以使人信服,不过最后一场演的很好呀~徐天佑演的很好,黄明慧都不错。作为第四部作品,何宇恒做的很好!影像表达了年轻人的忧伤、迷离、恐惧和凶恶的心魔,以及家庭背景的影响。
CC-D9《心魔》香港少年杀人事件+影后母爱
母子。惠英红和黄明慧都演得不错!千万记得选粤语音轨。
硬是要分析,还是可以分析出人物心理,但导演所能表达的还是太少,不管是母子之间,还是母亲本身的性格,都不饱满,只能勉强抓住一丁点的碎片
三星全给惠英红
惠英紅就凴最後的一個長鏡頭就拿下了金馬女配和金像女主。但整部電影的亮點不在惠英紅,而是電影對人與人之間疏離的關係的表現,點到即止,看上去平靜如水卻深藏暗湧,輕描淡寫卻能引發觀衆無限思考。
惠英红获第29届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魔,在潮湿粘腻的夏天里慢慢衍生出罪恶
何宇恒真的不行,这片子也就惠英红是唯一亮点.....PS:预告片真好...
溺爱才是心魔
在回家的大巴上看的。本以為是一部俗套電視劇。當惠英紅一出場,就知道是什麽電影了。太垃鴨的電影了。
惠英紅的演技,王菲的暗湧,小女孩不錯,母子描寫很贊,結尾草率了可惜。
故事很有意思,但节奏铺展不够老练,很多拖时间的废细节。不少快切很有想法,但不成熟,混乱无章。儿子打电话的逆光镜头非常惊艳。
惠英紅最后的一幕就足以讓她捧得最佳女主(配)角而歸!
马来西亚口音广东话。导演想表达什么完全没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