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
本来看完电影有点困惑,来豆瓣翻翻影评。但是没翻到自己想看的,反而不同的意见很多。于是干脆自己写一篇。
整部电影自,Florence最爱的当然是G,毋庸置疑。但问题在于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答应AJ的求婚呢?F作为一个离家出走追求梦想的文艺女青年,在这样的地方看到了很多自己不曾见过的东西。影片刚开始AJ背诵诗篇时她凝视的眼神,和G散步时看到另一个女人裸体时不自觉地低头,深夜对着镜子凝视自己裸体的时候,都是她作为一个艺术家对另一种生活的探索。正是因为这样的热情,让F被AJ的才华所吸引,正如Laura说的,no one is like AJ.F这时的感情只是简单的,类似于徒弟对师傅的崇拜而已,偏偏她并不知道自己内心究竟想要什么,当AJ向她求婚时,她以为这就是爱情了。之后的生活里,哪怕被AJ的暴戾、神经质、滥情所困扰,她也不曾走出自己所选的路径。大龄文艺女青年里唱:可是搞艺术的男青年 有一部分只爱他的艺术 还有极少部分搞艺术的男青年 搞艺术是为了搞姑娘。不幸,AJ是前者。于是F无法逃脱,也无法在AJ身上获得幸福。
相对地,F和G的互动有目共睹。只要是女性观众,都能看得出F和G在各方面的共鸣。可惜G晚了一步。两个人从这一刻起,越来越远。
后来的剧情就越来越纠结。AJ知道F的不幸福,但并未打算放弃。他来自艺术家的自矜不允许他成为两性关系中被抛弃的那一方。于是他怀了小孩子一样幼稚但恶毒的心情,想要眼看着自己的好友和自己的妻子之间被折磨。他希望G能陪着F,却又不可能允许他们在一起。与此同时,他又被自己的占有欲折磨,似乎对F的感情也在加深。可惜为时已晚。
而G,作为一个老好人,他既不能够忍受自己跨出道德界限,又无法看F不幸福。于是他选择了逃避。可惜逃避前,他终于无法忍受AJ的自大,和F在两人的伊甸园中将这份心动付诸行动。
总之,这部电影中,F太懦弱无知,而且情商低下。AJ有典型的艺术家性格,自大、孤傲、为所欲为。只可惜了G,爱上一个二货,朋友还是个魂淡。没看过唐顿都为他不值了。
2 ) 胡思乱想
《二月之夏》看完之后第一个浮现脑海的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和他第一个妻子哈丽特。或许是因为前不久刚看完《我弗兰肯斯坦》的关系吧。又或许是因为女主F和哈丽特一样怀着野孩子自杀的结局。又或者仅仅只是因为那种浓厚的英伦风重叠在了一起。
好吧。之后想到的。是千万不要和画家结婚。因为他们根本分不清自己到底是爱你。还是爱你的身体。到底是爱你本真的美丽。还是爱你在他眼底的光影。到底是爱你给的爱情。还是爱他追逐的心情。总之。还是和实实在在的野男人私奔去吧。
当然。所谓的野男人或许也不是真就是实实在在的。一想到这个。就觉得片子的主旨又变成了。当你同时遇上两个可以爱的人。无论你选择哪个。结果都是后悔。你总是会更爱剩下的那个。如果当时F没有选择AJ而嫁给了G。那么故事的结局大概就会变成F和AJ偷情。G痛不欲生出走非洲。F怀着AJ的孩子服毒自杀。似乎和原故事在结局上并无太大出入。是的。你总是会更爱那个你没有得到的。
可是。AJ和G的戏份又让我觉得很尴尬。当AJ翻出F和G的画像的那个分镜。感觉AJ似乎同样爱着G。如同他爱F。更确切的。如同他爱自己。如同他爱他的画他的诗歌他的模特。AJ热烈地爱着整个世界。G爱着F。也应该爱着AJ。但这种爱有点像F爱AJ。赛马会上。F问G劳拉是不是爱上AJ了。G说劳拉只是爱上AJ的作品。deep down 劳拉还是钟情于自己的丈夫哈洛德。大家都爱着AJ。因为他的才华。仅仅只是因为爱他的才华。
至此。我又陷入到自我解构中去了。每个人的体内都住着一个才华横溢桀骜不驯的AJ。一个温柔体贴情深谊长的G。一个追逐光芒不安现实苦苦挣扎的F。我们通常只爱上其中的一个而忽视了其他两个。这种不完整却又更完美的假象。让我们更容易犯错。犯错导致的错过又成为新的犯错的温床。
才华。人性。欲望。本就缺一不可
3 ) 人生莫做本片女主
看过的英国系电影不多,但却给到我要么剑走偏锋,要么如同日本电影那样走细腻散文派的赶脚。因此电影在一上来给到我类似班得瑞加长版MV时顿时更加强了我的上述映象,但并非说不好,二月之夏还是走的细水长流,这流得倒是让观影者还是静静的看了下去。
虽然剧情被这么多人诟病,但是我还是很欲罢不能好么,虽然免不了的俗套(美貌的男女主人公+永恒的爱情主题+性格对比反差强烈的人物+时代束缚造就的旧时代主义观念),但这部就是英伦版的没有强烈等级差的《流星花园》好么!火爆自负的AJ,看似柔弱(其实内心也还是不坚强)的女主,柔情似水默默守候的G,完全角色一一对应了!!!
从另一方面而言我是更欣赏AJ的,尽管他骨子里放荡不羁,自负不已,但是他的态度正衍生了这一切“do anything you want to do ",让一切都变得合理起来。我相信他是爱着女主的,但是他无法改变自己去迎合任何人,因为他只做他想做的,他所做的最大妥协就是容忍自己老婆给自己戴绿帽子,但所有的种种都不能限制他的自由,对的,”个人自由“,”行动自由“,”精神自由“,虽然在爱情里游走,却仍旧”set himself free“——相反,你的榜样身为你的枕边人,你却懦弱到两次灌毒药:女主。
试图跳海自杀那次还差点觉得你总算踏出了勇敢自我的一步,结果竟然就转身走了(好吧,这种勇气不是人人都有的,也不提倡),但是从头到尾致死你都没有做到”anything you want to do“吧,勾引男二只是你潜意识的事情与真正想做的无关,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呢,活着?画画?真爱?抑或是还未呈现在电影中?如果是最后一种的话,那只能说男一、男二设定太过鲜明导致让女主的角色印象反而只停留在失败上,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失败的。
最后,致我的AJ,人生的有限经历(男二的表述)仍然未能使你消沉,仍然未能磨灭你艺术的狂热,不禁为你的最终结局拍手叫好!
4 ) 生命中的偶然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G正向F张口“我想跟你说一件事”,他已经准备好了戒指。AJ无意识的打断不知是正合时宜还是太不凑巧,总之,三人的命运就此改变。我想,倘若G那时说出来了,F会欣然接受。
一个外表恬静内心略有叛逆的女孩也许更加脆弱,那点叛逆还不足以抵挡外力对自尊的侵犯报以强有力的捍卫甚至回击,又难以让自己被外在的量器所驯服而宿命地遵从。F的两次自尽大约源于此。
画面美丽,情感细腻。
也许这样的女孩,还是应该找一位温润如玉的先生。
5 ) 让爱情的归爱情,让艺术的归艺术
如画的景致,如诗的配乐,外加上充满艺术气息的片名,这部电影怎么说都是具有魅力的。
电影将一个艺术家爱恨纠葛的故事娓娓道来,里面有商人,但没有利益的揭露;里面有军人,但没有战火的硝烟;里面有三角恋,但没有阴谋的影子,一切都被导演安排得井井有条:即便每个人性格迥异,尽管三位主人公的眼神都充满着忧郁,但都有意无意地恪守着英国人独有的绅士风度,这让我这个置身事外的观众也不由得克制住情绪,将似乎本该伤痛的心情也止步在了同情的层面,内心尚保留了一份理性。待电影落幕,面对一个死亡,一个离去,一个独守的结局,我也没有太多的疼痛,而只有一些些的伤感,感慨这当局者的悲欢离合,感慨我们每个人的意乱情迷。
说实话,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故事了。我在想,如果这个本子让美国人来拍,定会充满更多生动的叙事,多少夹杂点长幼叛离、男女善变和朋友反目之类的噱头,让故事显得更具有丰富性,至少不会像现在这般诗意,甚至诗意得有些平淡了。若非一个慵懒的午后,我怕是也难以定下心来去感受这男女间细腻而澎湃的情感波动。思来想去,这真是一个十分写实的浪漫故事,就像平日里我们的生活一样,现实的很现实,艺术的还是那么艺术。
印象中,关于艺术家的故事,他自然总是主角,而且往往重在塑造他内心的真挚及其对爱情的疯狂。但这个故事倒意外地将艺术家沦为了配角(即便他依然是那么迷人,那么张狂),爱情在他的身上竟成了一厢情愿的标志,也成了故事悲剧的祭品。相反,描绘真爱的任务落到了一个富家女和一个军人的身上:他们彼此克制,又彼此吸引,他们在暧昧的克制中错过,又在难抑的吸引中重聚,最终生死相隔,真是一份再痛苦不过的经历。可电影中阳光沙滩,夏日绿荫的背景让这份痛苦都变得柔软起来。我想这是导演的有意为之,或许他对故事的解读不在于它留下的伤有多痛,而在于它传达的爱有多美,更为重要的是,这份美绝不是理想式的杜撰,而恰恰是理性式的陈述——即便没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的爱情也可以是唯美而迷人的:他们或许没有歇斯底里的举动,但爱慕依然能够坚若磐石,或许没有深邃独到的审美,但爱情还是可以感人至深,或许没有超越理性的念想,但内心永远可以相怀相守。
静静想来,对于这种爱的诠释不正是生活于现实中的我们应该而且正在做的吗?谁说艺术家才真爱的最佳象征,有又谁说世俗商人和古板军人的眼里不会有纯洁的爱情呢?故事最后以独白的方式交代了他们各自的结局,仔细读来发现,他们几乎没有一个是走向悲惨的。我想,这也是故事的美感所在,凡人的爱情应该有凡人的结局,该放弃的总要放弃,该坚持仍会坚持,生活还在继续,我们要做的不过是找回自己,各归各位罢了。就让爱情的归爱情,让艺术的归艺术,一切都会继续,感动于心常在!
6 ) 花痴有時真係好戇居~~
唔花痴就唔會下載套戲,事關有Dan Stevens,嘅大堂哥~~所以堅持睇晒~~啲劇情跳躍到我都唔知啲人嘅感情幾時飚出嚟,幾時就冇鬼咗~抽起條筋就話結婚,嫁一個疑似鍾意嘅男人,然後又同原來真係鍾意嗰個偷情~非常唔好彩咁有咗~服毒兩次終於瓜咗老襯~~咩狗血劇情,~就算個個都係藝術家都唔使咁啊~~都唔知咩鬼導演,再望望出品人,終於有人賴啦~~出品人係吳征,唔怪得啦~~以為俊男美女加藝術家底就可以拍啲亂過7國嘅感情戲~~啊!!!!!~~最戇居嘅係我,居然睇晒~~~
7 ) 都怪名字太文艺
都怪名字太文艺,让我有了欣赏他的冲动!就像你长得太帅,让我有了追你的冲动!(后半句纯属胡扯!)
但是我想说,这部不怎么样的片子,演员们演得感情太牵强,不够深刻。后半部分,已经和AJ结了婚的女主,怎么就和大表哥搞在一起了呢?不太爱AJ就不要答应他啊,虽然已经订婚了,但是发现不合适就不要悔婚啊!总比到后面去跟大表哥偷情,还怀上他的孩子好吧!AJ说女主勇敢,我则不然。
女主答应AJ的求婚。只是因为他是绘画天才,同时又想从他那儿学习绘画吧!他是天才,是唯一,在众人看来都是一个特别的人,所以女主有些勉强答应她的求婚,难道是因为成为唯一的唯一妻子,也会受万众的瞩目?婚后却发现并不是这样的,婚后才明白唯有真心爱自己的那个平凡大表哥才把自己当成唯一。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女子,警戒!
女主不够漂亮,没有啥个性。反倒是女二号Laura特别有个性,人长得也特别漂亮。Laura和其丈夫也特别恩爱。会谈钢琴,也很会画画,把真实的自己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在外面,自信得无可挑剔。
Dan Stevens离开唐顿的一滩狗血也不过就演了另一滩狗血而已(没错我就是因爱生恨)。Emily Browning的复古扮相真是很美。英国今年现在分明是winter in June...
摄影很好,演得也不错,但故事太烂,情节太狗血,世界观太崩坏,人设太刷下限,总体来说是一部毫无价值的电影,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把这种"真实故事"写成小说,更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投拍这电影。
不给力的三角恋之诗,艺术性也不太够啊。
有些人就是不想好好活着,非要把生活变成闹剧和悲剧。看见火坑就跳,不是偷来的情就不叫爱情。给块糖就走,说两句好话就结婚,转脸就后悔。还搞得自己好像是受害者。光拍拍风景,放放抒情乐,念两句诗也不能掩盖片子的全无逻辑,情感苍白。
电影一上来就看得出不是原创剧本,那种压抑深沉的情绪必然是要有英文小说做铺垫的,这才是英格兰,也只有英格兰,无论是傲慢抑或敏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结婚有风险!!!艺术家是垃圾股
设定的背景正是我中意的时代,可是故事线和演员我不是很喜欢 惹惹惹看完唐家屯再看大表哥的电影居然好像没看过一样
乍一看女主角长了一张中年妇女的脸,多看几次觉得脸熟,原来是当年美少女特攻队里的babydolly,怎么差距这么大。电影里风景很漂亮,配乐优美,剧情有点闹心。女主角有个没什么必要的撸猫镜头
有些片断带着点《呼啸山庄》的味道,但是剧情和女主都太弱了
一星给大表哥,一星给风景。片子烂,故事烂,三观烂。呵呵。
配乐和摄影不错,不过人物关系实在太乱了,又交待不清,后半部分有种全崩了的感觉。
论一个女人选对男人的重要性。但还是很爱英式的。
20150521,爱情艺术,怎么能都看起来那么轻而易举?!
triangle
女主超级绿茶婊 最后作死了自己
最后一句Gilbert Evans余生都留在Lamorna靠那副画作伴,就莫名戳中泪点了。四颗星完全主观,很不错的爱情故事。女生一辈子都应该明白的真理,选择大表哥。英俊潇洒温文尔雅迷死人的大表哥,错过他就是最大的悲剧;艾米丽布朗宁又选择了一部有些奇异的片,我果真喜欢她。
好文艺的片子啊
一个女孩游离在两个男人中间,当她选择了一个后,发现选择的那个并不好,然后又和另一个纠缠在一起,最终女孩的下场也就可以想象了。故事很一般,但是风景很美。
真是赏心悦目的无聊啊:爱一个嫁另一个,沙滩油画骏马,Emily还是那么清纯,丹丹龙还是那么美,Cooper还是那么渣,可能这仨调换个角色更有看头。对比了下发现他比我所有墙头都好看,所以决定纳入墙头行列。
艺术家AJ和军官Gilbert同时爱上了美貌的Florence。F答应了AJ的请求让他绘制肖像,却半徒变卦和G打得火热。AJ趁G回营辛苦追求,终于赢得芳心。F同AJ结婚,却因小事不顺服毒自尽,未遂。后疏离丈夫与军官偷情。Florence发觉自己怀孕,而G已远赴非洲。AJ愤怒,F遍于怀孕中再次服毒,死。世界清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