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数的孤独

剧情片其它2010

主演:阿尔芭·罗尔瓦赫尔卢卡·马里内利Martina Albano阿里安娜 丝黛Tommaso Neri阿洛拉·鲁芬诺伊莎贝拉·罗西里尼菲利波·蒂米Vittorio Lomartire

导演:萨维里奥·科斯坦佐

播放地址

剧照

质数的孤独 剧照 NO.1 质数的孤独 剧照 NO.2 质数的孤独 剧照 NO.3 质数的孤独 剧照 NO.4 质数的孤独 剧照 NO.5 质数的孤独 剧照 NO.6 质数的孤独 剧照 NO.13 质数的孤独 剧照 NO.14 质数的孤独 剧照 NO.15 质数的孤独 剧照 NO.16 质数的孤独 剧照 NO.17 质数的孤独 剧照 NO.18 质数的孤独 剧照 NO.19 质数的孤独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4:56

详细剧情

  幼年时的一场滑雪事故,令爱丽丝(阿尔芭·洛尔瓦彻 Alba Rohrwacher 饰)摔伤了腿,并且这伤痛将永久的伴随和改变她的一生。天才少年马蒂亚(卢卡·马里内力 Luca Marinelli 饰)在他友善纯洁的外表下掩藏了一个十分黑暗的秘密。他那智力发育不全的孪生妹妹带给他的并非怜惜或是责任感,正相反,他希望永永远远的丢开这个恼人的累赘,一天,他真的这么做了。  幼年的创伤带给孩子的有时是超越预期的打击,爱丽丝和马蒂亚这两个普通又特殊的人,他们带着创伤长大,成熟。他们就像数列里的质数,冰冷、孤独、坚硬,渴望着同类的出现和靠近,却又无法自持的要去彼此伤害。他们相遇,相爱,相互折磨然后分离去寻找各自的伴侣,但命运又注定他们无法分开。在这个秋天,这两个质数一般的男女,他们能否相互拯救,又或者,等待着他们的,是共赴隐藏在黑暗中的寂灭。

长篇影评

1 ) 11和13不该是两条平行线

第一次看文艺片带着点想看明白剧情的心情,然后终于也看明白了,我自己的明白,并且我相信各位看客都有自己的“明白”。

1、明白了质数的意义,也明白了双质数的含义。
1984-1991-2001-2008,其实年份也有一层含义吧(我拼命地想回忆起剧中各种导演设下的细节梗)
童年的心里阴影和伤害,让男女主角的相逢显得那么密合,只是我们都忘记了已经有裂缝的一个圆的两部分,要找回那种合二为一的初始,是绝无可能的。

2、明白了父母对于孩子的意义,并且强烈建议初为人父母的朋友们都应认真观看此剧,别说你们没耐心看这么文艺又时空跳转的剧目,这绝对是给你们上的一趟好课。至于早就过半百的父母们,反思与检讨吧!

3、明白了导演的细节处理的精致与音乐搭配的天衣无缝。
观影会后导演特地说到了侯孝贤导演对光的利用,在片中女主穿越的森林一般的光波流离,在DISCO扫射到人脸上的激光与眼神搭配,你一生手,它即告消失,从不曾让你抓住过。

4、明白了一种强烈的孤独感是什么。
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你由此而产生的对自己的感觉。负罪、怒气、害怕与茫然,特写的眼神透露出了太多太多意味。

5、明白了最后的最后。
我相信的是11+13=24,而24,它不是一个质数。

2 ) 质数的孤独

“质数只可以被它们自己和一除,它们是特别的号码,可疑和孤独的。
有些质数更特殊,它们称之双质数,两个截然不同,像十一和十三
永远接触不到,因为它们被偶数分开。”

夜,瓢泼大雨,车内,雨刷在有规律地左右运动。
Mattia: 我要去德国了,也许。
Alice:那很冷,不是吗?
Mattia: 我不知道。
......
Alice:你要离开多长时间?
Mattia:三年。
Alice:三年就几乎是永远了。
Mattia: 只是三年。
Alice:不知道的话就不要说“只是”。
......
《质数的孤独》是威尼斯电影节主席穆勒先生向电影学院师生力荐的一部意大利电影。影片有着明显的意大利电影的传统,试图挖掘如何用电影语言呈现人的精神世界。雾雨光的意象不断出现,在同一空间进入不同时间。影片不拘于真实时空的限制,以人物的意识流动和心理状态为脉络进行剪辑,自成一种特别的味道。

感人之处:影片结尾Alice婚姻失败,人瘦成枯柴,Mattia在德国收到Alice寄来的两人合影,回到不愿面对的城市,找到Alice的住处,按门铃,Alice洗完澡,得知是Mattia在门外,屋内一片阳光照进来,Alice慌张地穿上超短裙、穿鞋、画眼线、点燃一支烟、开门,Mattia在门口。
Mattia:洗手间在哪里?
Alice笑:走廊的尽头就是。
在洗手间,也是Alice的暗房,他看到了照片,记录了Alice这些年的生活。Mattia来到客厅。
Mattia:你结婚了?
Alice紧张地笑,让他看自己的手指:现在不是了。你呢?
Mattia:没有。
Alice笑,依然很紧张:还在玩,很难结?
Mattia沉默地笑,紧张地看着Alice:你瘦了。
Alice上下看了Mattia:你也变了,只是正好相反。
两人相视而笑。
Mattia:你真美。
Alice躲闪着Mattia的目光:有事情要告诉我?啊,吃了吗?
Mattia摇头。Alice:我去弄点吃的。
Alice打开冰箱,里面几乎什么都没有,她拿出了仅有的面包和一点蔬菜,放在盘子里,走到客厅,看到Mattia蜷曲在沙发上睡着了,她深深地看着他,给他盖上毛毯......Mattia 醒来,天色已经暗淡下来,Alice在对面睡着了,她瘦小的像个无助的婴儿,Mattia 给她盖上毯子,沉默地走出了Alice的家。
......
......

3 ) 改编原著的“罪与罚”

改编原著的“罪与罚”
——观《质数的孤独》

范典/文

意大利畅销小说《质数的孤独》的作者前几日刚到北京作宣传,引起书市抢购热潮,不禁让我们反思此书究竟有何看点:八O后作家?粒子学物理博士?还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斯特雷加文学奖获得者?

看书前先看的是同名电影,觉得故事很简单,两个心理带有阴影的年轻人在生命历程中有所交接,他们因为童年时期受过伤,在成长和生活过程中或多或少有一种别样的体验。然而导演用许多艺术技巧进行诠释,比如片头刚开始时通过一场儿童剧的演出来揭示人物关系和状态,马蒂亚的妹妹用狂吼的方式捣毁了这个精心排演的儿童剧,喻示了童年之于人生的重要性和不可复排性,马蒂亚因痴呆妹妹影响其参与集体生活而将其遗弃在公园,这造成他日后自责和内疚的直接原因;爱丽丝则因为滑雪摔瘸了腿,在上学时期遭受同学的欺负。两人在肢体或心理受到了创伤,一个自甘沉沦、作茧自缚,一个却是努力突破、求得友谊,两人也因此在人群中找到了知己,然而他俩的关系又若即若离。

直至我读完书,豁然就知晓导演在电影中有别于原著中的处理,比如虚化了暗恋马蒂亚的同性恋男孩丹尼斯这一枝节,也删除了爱丽丝在薇奥拉婚礼中的报复行为,而将她与马蒂亚的分离设计在欢天喜地的婚礼中,衬托出两者不能结合的怅惘与孤单。书当然有丰富的细节得以展现人物状态,而电影因片长关系要面对融合与挑选的问题。最近根据村上春树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挪威的森林》就因导演删除人物大段经历和创痕,只保留一条爱情的线路,招来了影评人的指摘。可见,改编文学原著难,改编文学名著更是难上加难。它对导演来说,是一项再超越的工程,并非人人都可以轻易站到巨人的肩膀上的。

质数,只能被一和它自身整除,孪生质数靠得很近,但中间永远隔着一个偶数,而当数值逐渐扩大,它们也将分隔得越来越远。导演没有用书中这一概念去生硬的套在男女主人公身上,而是通过他俩的行为、对周遭世界作出的反应来暗示这种孤独感。采用手法多样:手扶式跟拍镜头展现童年马蒂亚抛弃痴呆妹妹时的惊慌,灯光效果既渲染了儿童游戏的炫烂,又暗示了人物内心的惊恐,而且导演用特定布景指代和引导了观众的观影经验,用一个半圆拱形的门代替公园的入口,也即马蒂亚丢弃妹妹的心结之处,而这个门的出现,也强化了人物内心在面对创伤时的自责和内疚感,这是书中所没有的,是导演赋予的一种艺术创造。

该片与原著相比虽有小遗憾,却仍然有导演再创造的痕迹,使人物心理外化的同时,加强了一些更适于画面表现的效果。实际上导演这样的处理是值得推崇的,因为任何文本经由镜头终将改头换脸,在维持故事主题和大情节不变的情况下,本该更服从于视觉听觉等综合艺术的呈现。

《质数的孤独》的书获奖了,因其用一个新鲜的载体来对应当下年轻人心灵的孤独模式,而导演没有刻意去引用这层概念,他没有走捷径,而是用自己的想法构建了一种可见的孤独感,或许没有完全忠于原著,但也算不上是失败之作,关于改编原著的“罪与罚”应该不会算到它的头上。

4 ) 望向你孤獨的背脊。

「 質數的孤獨 」,La solitudine dei numeri primi. 沒讀過原著,電影意圖明確,剪輯音樂都很用力表現童年創傷,後續的孤獨及疏離感。過了些度,節奏拖沓,形式大過對孤獨的理解,所謂質數的間離,也只停留與那句話。感受在,不夠自然,亦不深刻。不過,那女孩的背脊,看得我心疼。

5 ) 压抑致死,质数的孤独

两个质数,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靠得那么近,确实很孤独
很压抑的电影,看得我压抑到嘴巴泛起惶恐的味道,压抑致死

背景音乐是该片压抑情绪的源泉
七年后男人回来找女人那几分钟,一小段激扬的乐曲终于让我感觉有点豁然开朗
殊不知,最后那一吻,他的“孤独”随着画面的暗淡下去在我脑海挥之不去

话说我本身二十出头的小伙,朝气蓬勃,差点被这部电影给活活掐死了
我变了,是不?

6 ) 他人即地狱

我没读过萨特的书,但这句话在第一时间击中了我,我还记得这句话出现在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关于萨特的介绍中。

当我在大学物理课上学到“一维无限深势阱”这个概念的时候,我有同样一种被击中的感觉,没有足够能量的粒子,永远无法跃出这个势阱。

我们不也是一样?

对最最亲近的人,那个生你养你,那个与你同床共枕,那个你看着长大的人,你真的了解他么?或者说,了解到最深又如何呢?你真的敢质询他人,质询自己么?于是遗忘是多么重要的东西,没有遗忘你将怎样存活?

或者把影片的主题定为爱,这倒让我想起《两小无猜》,欧洲人都这样么?折腾一生,去寻找那个人?好折腾啊,真的好折腾啊,但是让人欲罢不能。

另外还有点,好像有说Mattia的父母将累赘一样的女儿抛给Mattia去管,Alice的父母好像也是各种悲剧(需要再看看细节),看电影我常暗自发誓,比如在这不电影中,我发誓要给以后的孩子营造最完整没有缺陷的家庭,我发誓要找个同样有这样想法的人来当妈妈,如果还有灾难降临,我只能去皈依主,或是佛门。

之所以是推荐不是力荐,是因为有些东西,即使值得一看,也不见得人人都爱看。

7 ) 两个“吻”

电影中有两个片段我特别喜欢。
其中一个是他俩躲在薇奥拉婚礼上的某个房间,马蒂亚终于开始向爱丽丝吐露多年的那个秘密。这个秘密从8岁那年便开始紧随他,并造成他这些年来性格的孤僻和行为举止的取向。
他们的头像是要轻轻靠在一起,实际又并没有贴上。马蒂亚低语着那些如梦魇般的字句,爱丽丝用耳朵静听这一场如忏悔般的告解,在逆光的屋子里,两人周围好像游离着一层薄薄的不真实感。是一种孤独,这种孤独像是久违的认同感,在这夜里串通起了两人的心灵,马蒂亚舍得开口了,爱丽丝恨不得再一步走进他。我忘记了他俩的手有没有一起抓牢,只对红裙子的爱丽丝印象异常深刻。好像是漂浮在房间里的一根救命草,高大的马蒂亚这时候只是一只受伤的小兽,能在除自己之外的第二人面前勇敢地舔舐伤口。这抹明亮的红色,就是此刻他的护身符。只是谁看不出,那种若即若离的孤独感,随时又在从马蒂亚的眉、眼、唇之间散发出来,散发出来。
这时候,爱丽丝终于献上了一个吻。

另一场是电影的尾声。因为无法抗拒的孤独和时间,把多年后他俩的容貌变得有些陌生和别扭。被厌食症折磨的爱丽丝瘦得离奇,她开始画重重的眼线,烟不离手,烟圈在她已变卷的头发中缠来绕去。她变得有些神经质,胃痛更让她无法像正常人一般生活。而马蒂亚,更是一副不闻窗外事的学术男,头发长长,胡子不剃,要不是右腮的那颗痣,辨认他还真需要一点时间。身形好像也走样了,裹厚厚的衣服,更加拒绝这个世界。意大利的冬天,艳阳依旧高照。马蒂亚再次坐在那张椅子上,思考8岁时的事故,又或者是什么都没想。爱丽丝套上了外衣紧跟出来,慢慢地从阳光中走过来,像他背后靠近。你知道,孤独的两个人总有默契,何况是走过这么多年的朋友。马蒂亚清楚知道背后发生的一切,察觉到爱丽丝一步步迈向自己。他并不惊讶,一如雕塑般冷静的表情。后来爱丽丝再一次将头贴了过来,贴近这个七年都不曾触碰过的灵魂。灵魂不再不理不问,轻轻地把脸靠近。整个过程缓慢得像冬天里始终消散不了的雾,因为我也看不清,这次,他们到底接吻没。

短评

喜欢感觉这种电影的每一分每一秒

7分钟前
  • 豆友37382057
  • 力荐

何为纠结,这就是纠结啊

1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少女alice好美

16分钟前
  • 艾芙琳
  • 还行

这个比喻真贴切

18分钟前
  • Boris
  • 还行

画面感超好,那些光和角度都美极了

22分钟前
  • 浪花虫子
  • 力荐

电影像是对原著小说的一次拙劣而支离破碎的模仿秀。

27分钟前
  • 不良生
  • 较差

看过的第一部意大利语电影~~

28分钟前
  • JC
  • 还行

后面太拖沓了。前半段很美。爱丽丝被世界拒绝,马蒂亚拒绝世界。太相近的人不要相爱,只能让你们两个从悲伤到悲伤。或许每个人都该经历这样的状态,彻底的质数状态,进入孤独当中,那时等你发现那个孪生的质数时,好好相守就足够了。不要遁入爱情,遁入彻底的孤独。

30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推荐

诗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畅销小说改编电影的成功典范。细腻的笔触,近乎完美的光,孤独者找到了急切的共鸣。

31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神经病们应该在一起。

33分钟前
  • 那个巫婆
  • 推荐

鲜有的亮点在于妹纸和少年有那么些“皮肤之上与表皮之下”的感觉。

35分钟前
  • 听风
  • 还行

画面灰色忧郁悲伤的氛围尚可,但人物塑造马虎单一,人物关系缺乏结构质感,对孤独的阐释流于表面。

39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挺像法国电影的。

44分钟前
  • mOco
  • 还行

很想看里面播放的动画片,求名字

47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电影节第六夜@UME一厅,五星纯私心。抱了那么高期望仍旧有震动和惊喜的片。就载体来说,文字和影像各有优势短板,而《质数的孤独》电影能够做到与小说各有千秋甚至更为出彩,实属难得。见日记细写。

52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讲的故事还是很清楚的,但问题是,童年阴影是会对人造成伤害,但正常人还是会在日常生活中披着面具假装地活着!

56分钟前
  • mark
  • 还行

11和13,其实只要相加就不再是质数。并且我劝所有的父母都应该来看看这部片子,很多因果早已种下。

57分钟前
  • Strelizeia
  • 推荐

你可以不意识到那些,那些生来就要求你背着的,你的家乡,你的父母,你的残疾,你四肢的长相,你先天的智力。这些,以及抵抗这些,成了你后来的命运。你表皮下的表情,以及独处的那段时间,才是你真正的模样。人的孤独在于你可以用新人替换老人,但没有人能替换你自己。

1小时前
  • F
  • 力荐

跟原著还是差很多的,氛围还凑合,主要是叙事结构如果没看过书的话有点太乱了。

1小时前
  • 苏比
  • 推荐

命运决定性格,然后性格再次决定命运。人们喜欢上与自己相似的人天经地义,哪怕他是个神经病。

1小时前
  • Dreamer-Echo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