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影的背景是好朋友小李暑假开了一门讲中国独立电影的课,于是我决定跟着一起把片子和reading过一遍,享受一把和老师实时交流加不停逼迫老师开小灶的待遇。以前尝试着看过几次都失败了,一是画质实在太差二是随便拉了几下进度条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从2017年决定重新认真看电影之后,一路下来不知不觉积累了不少观影戒律。首先我基本都是把影片放在大屏幕上看,用电脑直接看的次数应该一只手数得过来。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先洗好澡(喝完酒洗澡会晕),然后倒上酒,桌儿上摆点儿吃的省得待会儿想吃还得暂停再下地去拿。别说手机放得远远的了,猫我都给关起来不想让它给我捣乱。心情简直像约会一样空隆重——但其实没这么约会过。接下来就舒舒服服往躺椅上一歪,脚往脚蹬上一翘。好了,世界只剩下我和屏幕,天大的事儿等电影把我我放出来再说。
这次因为片子画质的关系想说算了就电脑上看吧,大屏幕的话估计看到的都是一个个方块儿。然后在磨蹭犯懒的时候试探地问自己:“要不先拿Ipad开个头儿?” “没事儿没事儿,Ipad看也可以很认真啊,这不算懈怠,如果看得好的话就马上去洗澡开电脑, 把前面再补一遍就好了” “那行,就这么着吧!”
先看了将近20分钟,然后觉得实在太不知所云,画质太差,节奏太慢了——蔡明亮都闯过来并且喜欢上了,没想到在张元这儿翻了船。就算是《东宫西宫》我也没这么不耐烦。于是我决定乍着胆子把速度放到了1.25。“诶?好像还成诶”。 除了窦唯何勇唱歌的时候恢复了原速(崔健对不起),20分钟以后的片子完全是在加速状态下看完。以下是我度过这部电影的一些片段:
哇这画质真是够次的,拿录像带拍的吧。得亏字幕还清楚点儿,怎么感觉画面不清楚还影响听力了?
俞飞鸿怎么跟这帮人混一起的,没听说啊。长得跟王菲一个路数,不知道窦唯拍戏的时候有什么想法没。
这骂人骂得可真够花哨的,是不是有点儿太刻意了啊。诶不过好像我爸生气的时候说的话也挂着琳琅满目的脏字儿。别说,听着还有点儿熟悉并且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挨揍了。
这字幕怎么回事儿啊,这人肯定不会听北京话。跟这儿创作那?好一个字幕界的林少华。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记起了我,如果你有新的,你有新的彼岸,请你告诉我……,诶不对,是请你离开我吧。对,是请你离开我。如果你有新的,你有新的彼岸,请你离开我,离开我
哎呀我小时候那张照片真的是跟崔健好像啊。现在哪儿长得不一样不像了呢?
哟刘晓东,这人可真够爱乱蹿的,哪儿都有他。《冬春的日子》也是他,《东》也是他。张元,王小帅,贾樟柯。这人是不是在秘密收集第六代导演啊?
啧,垃圾估计不能明天倒,回头该臭了,给倒了吧。正好把猫砂也铲了。
应该是鼻子,鼻子不一样了。
等会儿,这怎么回事儿?英文字幕是对的,中文字幕完全在胡说八道。是两个人弄的啊?这人英文可以啊,估计是个在北京呆时间长了的老外吧。中文字幕是台湾人弄的吧?也是繁体的。还没老外会听北京话呢,真行。
诶这楼道好像《混在北京》那里的楼道啊,那片子讲什么的来着,张国立,分房子的事儿,对对对。《赵先生》里蒋雯丽住那个房子也差不多这样儿。
窦唯这歌儿唱的词儿不一样啊。那会儿没写好呢?还是就想瞎唱?词儿是什么来着?忘掉一切跟我走吧,我给你安慰《黑梦》真是经典啊,太好听了。哎我要是也能在那儿扭就好了。
怎么还有一个小时啊,咋办啊,要不不看了?
拉拉筋吧要不。诶?这瑜伽垫上怎么有海苔渣儿啊?昨儿吃海苔了吗?哎呀膝盖太疼了,妈的。
这块儿像《找乐》里那个小活动室。三部曲的另外两部是什么来着,哦想起来了。还是《找乐》最好看呀。
这里面到底几个人啊,强奸这个是毛毛的男朋友吗?内男的谁啊。
我看这些人在电影里的时候都比我现在小吧,估计是愣赶鸭子上架当的大人,跟真事儿似的。想幼稚还得顶着点儿大人的派头儿。真幸福啊就没人赶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当大人。
什么时候儿完啊,1.25倍速的话40多分钟换算完了是多少啊。40除以1.25……。125除以1.25是100。60就是50左右,那40是多少啊?12.5除以1.25是10分钟,也就是25分钟的话就是20分钟……1.25是一又四分之一,四分之五,那就是除以5再乘以4,嗨,真够笨的,32分钟。行,还半个小时,忍忍吧。
哎哟小李的学生可真够惨的,我这还是认识这些人听过这些歌儿呢,还能靠着对九十年代的一腔热忱和知识储备想会儿这想会儿那,再不济当就权当听乡音听演唱会了。这都够我受的了,啥也不懂的外国人咋整啊,太可怜了。
选这片儿干嘛,张元都拍过啥,哦方枪枪还行。选方枪枪多好,可能时间跟《极度寒冷》对不上,放个儿童片和《极度寒冷》倒是也不搭。哦,行吧。不是,那干嘛非选张元啊?张扬不行吗?
这电影看完我估计也没时间练琴了,要不边看边练?……算了,练琴还是专心点儿好,别糟践了。
啊,老一号儿线吧这是?诶这跟日坛那个影背是画的一个东西么?看着可真是挺像的。《顽主》给美萍说王明水出轨也是在这儿。这人怎么还坐地铁站里独白上了?学《开往春天的列车》那?哎,那片子要不是徐静蕾演就好了。
啊,何勇,《钟鼓楼》真好听啊,和XXX第一次见面他就骑着车带着我在鼓楼来回来去唱了好多何勇啊。
要不把脸洗了吧,一会儿洗澡能省点儿时间。正好儿,先洗内衣吧,洗完直接洗脸不用待会儿再洗一次手了。
诶窦唯又来啦。这光从下面打可真够吓人的。妈耶,一点儿也不帅了吓死我了。
怎么又改采访风跟这儿自白上了,跟看gate of heavenly peace似的。还社会的异己分子。这眼镜倒也也挺知识分子的。估计是那纪录片里剪出来愣插在这儿的吧。这人我没见过啊。
小李的学生真是太惨了,估计得一直想熬完了就可以去跟朋友(在自由发挥的基础上)侃侃而谈理想、个人情感和中国社会现状了。回头我倒要看看reading里能把张元讲出啥来。
算了,我刷牙吧。啊?完啦?太好了洗澡去咯。
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
我呆过的位置有:
厨房水池边,瑜伽垫上,猫砂盆旁,马桶上,琴凳上,床上,沙发前。
Ipad呆过的地方有:
厨房流理台,瑜伽垫,猫砂盆旁的盒子上,厕所洗手池,琴架上,床上,沙发上。
我做了的事情有:
把明天的午饭装盒,吃一牙西瓜,煮三个汤圆吃,拉筋,铲猫砂,倒垃圾,收拾明天的书包,大便,洗内衣,洗脸,Floss,刷牙。
看完以后给小李发信息说“北京杂种我看完了,你准备迎接观后感吧“。这东西噼里啪啦写完,不知道是又额外耽误了一个多小时,还是把电影那一个多小时给找补回来了。
BTW,小李跟我坦白说这电影她试了几次都没看下来。:)
BTW2, "Despite the paucity of my knowledge of the specific cultural context, and thus the precise issues facing the characters, the films seemed easy to connect with on an immediate, emotional level. Perhaps misleadingly so. " ——Reading 里的话,我有种我已经摸透了外国人的感觉。
对那个年代的写实意义大于影片本身,扑面而来的愤怒和控诉。虽然全篇“你丫你丫”的听来很假,但配上模糊的影像和音乐也不至于出戏,是一种如今无法复制的情绪。
还不如直接看崔健演唱会算了,这也忒难看了。
有的人隐了,有的人红了,有的人进去了,老崔大爷好像也入党了。。。都不再是杂种了……
摇滚文艺青年的那些破事儿
你丫,你丫,你丫···
体制内的妥协。张元一直太操蛋了,拍得比白开水枯燥,就崔健那几段摇滚乐真带劲。7
杂种更像一个形象,混不愣又空虚深沉,印象中那是一个过去时代的勋章,那里多的是野蛮、理想和对自由的追求,他们在暮色中叫嚣,我们在时代的晚上沉寂。
一個字兒:亂!!
不知道演了些什么,好像是一种意识流,就能记起崔健和窦唯在唱歌,臧天朔酗酒闹事,看完才知道演员里还有俞飞鸿。找不到清晰的版本,想起Z曾说,这种时候,要把这种糟糕的画质当成是一种表现手法。
窦唯那时候很销魂
能体会到MPAA为什么对脏话分级那么狠了,母语脏话太密集听起来是挺难受的,而且这片的对白虚无到一定境界。。窦唯内发型也太傻了,还是《无地自容》MV里那种死拉屎头帅~
有时候,不让拍的太多,大事不让管,小事还不能太私人。目前的中国,只要拿起摄影机记录就可以了,足够震撼世界了。刺激的现实每天都在上演。
强烈怀疑李B的毛毛来源于这部电影。有了表达的思想,缺乏思想的表达
名字响亮
张元的电影总是分不清谁是谁。
这尼玛是电影?
崔健的音乐是真好,政治的,流逝的时间,有点宗教性的爱情,听着一点不落伍。露了几面的俞飞鸿真美。这些都挺好的。故事性是比较弱了,张元的MV拍的不错,这片子也有点MV的意思。粗口非常多,还有摄影风格,都是早期地下电影的范儿,挺自由的,挺好看的,不知不觉看完了
不要和生出来的纠结故事
他们都是年轻人,他们心情都不好。
影片随着崔健嘶哑的声音响起开始,“不再爱你,我也不再恨你,只是看你呀,你还是你”,开始的幕报的很不利索,用了近十分钟,除了崔健窦唯几个演员其他真的没看头,这两天对国产片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情绪,还是喜欢岛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