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片中,刻画了三个性格迥异的姨太太形象。大姨太从不肯打破规则,小莲与小云关系最好,她愿意在小云身体不适时照顾她,却被大姨太说了一通。因为在她的认知里,有些事只能是下人去干的。而姨太们,彼此之下也有自己的界限。
她已经看破了人事,清楚地知道 身为女人,在大院里不会有什么地位,除非能给老爷生一个儿子。好在,她有了大少爷。
二姨太是一个敢于追求自由的人,她不顾身边女仆的眼光,毅然选择了与大少爷在一起。然而,在大少爷结婚的前夜,她也抛弃了大少爷。因为,这种爱情本就是一个不可能的存在。两人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社会上,都不可能得到认同。
同时,她与主角之间产生的情愫,与其说是爱情,倒不如说是一种同病相怜的感情。毕竟,要她先后爱上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也太魔幻了。
当然, 也正是因为她这种多变的感情,也证明了,她看似活明白了,其实根本就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主角小云,在刚嫁入大院时,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小姑娘,毕竟才14岁。在与能够做她爷爷的老爷同房的时候,她的世界观崩塌了。她不明白其他两个姨太是如何接受如此高龄的老爷的,她们却说,习惯就好。
对于她腹中的孩子,原本她一直向佛祖祈祷,一定要生下一个儿子,要想在院子里抬得起头,生不出儿子的女人肯定是不行的。可惜造化弄人,她生了一个女儿。
看到女孩因为被大少爷拒绝,无处可去后只得自杀,她由此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等待着她的自然也只会有悲惨的命运。
至于得知大少爷秘密的老妇,她也曾经有过自己心爱的男人。可惜面对现实,这些誓言都不重要了。
影片很隐晦地还塑造了一个角色,那就是小闲。小闲在看到大人无情地杀死年老的母牛时,愤怒地朝着她们大喊,甚至还拒不认错。
之后,她祈祷自己能够变成男人,并且在影片的最后,剪下了自己的一头长发。尽管现实是非常残酷的,但她好在愿意为了改变自己的现状而努力。而她,将会是故事结束后,整个大院里的反抗者。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在很多影片并不会将女性作为主要的视角,她们往往扮演的角色是被保护,被拯救的对象。影片却大胆地选择了这样的一个角度,并且将故事顺利地讲完了。
我是一名b站up主,专门做影视解说,写影片也是想来豆瓣,让大家看看我的观点是否合理。
这段影评是我的视频文案。
如果对我感兴趣的话,可以在哔哩哔哩搜 吉法师。
为什么这么好的电影会有一星两星的评价… 画面太美了,美中带着逼仄的压抑,让我想到了陈英雄的青木瓜之味。三太太和青木瓜之味相同的都是最后看到了希望。 刚开始看时候在想,越南女性真悲惨,后来百度了解到是十九世纪末的越南农村故事,突然想到那时候中国还是清朝末期,我国百姓尤其女性的生活还不如越南…是那个时代,亚洲女性真悲惨… 阿闲想做男孩子,最后剪掉了头发,心向远方,目光坚定,又让人在逼仄的压抑中看到希望。
虽然是越南,这部影片的背景也是在浓浓的传统汉文化之下,看看门上匾额的汉字,理解毫无隔阂毫无难度。有人说这是国外版没有勾心斗角的《大红灯笼》,其实是和《雷雨》的混合,因为二太太和大太太的儿子之间的不伦恋极其相似,不过不同的是《雷雨》中喝药的是蘩漪,被抛弃的也是蘩漪,本片中是少爷。风景也很美,下面开始说说三太太和二姐姐的正式内容。
三太太年仅14岁,估计刚来月经就被出嫁了吧,基本上还是一个青春期的女孩。本文称呼为三太太,将她作为一个成年人的感情来看待,毕竟都有生育的经验了,完全是一个女人了。二姐姐是因为还有大姐姐。
三太太对于二姐姐的感情是从一开始一直到结束都有的。对于一个刚刚14岁的女孩子来说,婚姻在她是从小被灌输的一道程序,究竟是什么也不是很清楚。这里也并没有交代三太太因为什么嫁到财主家的。(财主,我给他定义的,因为不是官,还有养蚕缫丝商业经营,在地方上还有威望也不是地主。)反正嫁人就是任务,从后面的大少爷的小媳妇没有破处就可以看出来。人生就是这样,长到能嫁人的时候就去嫁人,在之后的重要任务就是生男孩,没有男孩的母亲就没有家庭地位,所以三太太刚来就怀孕了。但是在这个年纪也是刚刚产生爱慕之情的年纪。她第一眼看到二姐姐的时候就是两眼放光,在开始结婚的场景里,二姐姐献歌一首,妩媚动人,从那个时候开始,小云就在心里暗暗的喜欢上了这个成熟的女性。在周围完全的陌生环境中,一边是石榴象征的婚姻的生育任务,一边是温柔的小姐姐,她露出了浅浅的笑容。
之后就是三个人妇聚集一起,一把梳子的象征,后来这把梳子还被回忆起。二姐姐挑逗性的动作让小云哈哈大笑,这里可以看到三太太看二姐姐时候的眼神,真的是一种迷恋。在河里的场景也是一样,三太太看着二姐姐给孩子们洗头发,河水把二姐姐的衣服弄湿仅仅贴在身上的性感简直让人难以没有非分之想,这样的场景在三太太来说自然是经常看到的,在晒头发的时候开心的看着边唱歌穿着湿湿衣服下性感的二姐姐发出会心的笑容。后来三太太发现她喜欢的二太太和大少爷私通,回到床上之后是难过的流泪,真的好伤心啊!
接着的转机就是少爷需要成婚,二姐姐从此抛弃了这个没有任何希望的男子。因为大太太的流产二感到害怕的三太太终于找到了借口可以和喜欢的二姐姐一起休息。(是不是谋划很久终于找到好机会的感觉?)所以就经常过来了吗?总之在一次亲爱的二姐姐帮她摸护肤品的亲密接触时候,(手把手的镜头在之前的洗头发中也出现过),难以抑制的抓住了她的手想亲吻,深情的告白了,告白了!可是,对不起,慌乱的二姐姐自然是拒绝。不拒绝还能怎样?表白被拒,内心崩溃难过流泪。“你不爱我?”带有怨恨的问道,然后准备闪人。谁知二姐姐竟然说出“我爱你!”,让刚想逃走的三太太留下来了。但,但是后面 才最重要,爱你就像爱自己的孩子。哎,说多了还是不爱。从此,三天太对二姐姐的爱情就这样结束了,从此成为亲人。
从二太太来说,可能真的就像对自己女儿一样的爱吧。毕竟二太太是男女老少通吃的全能向选手。我把她作为性的象征,是人类对美和本性的追求。
影片中还有一个很小的角色,她的塑造要比二太太更多,就是二太太的二女儿闲。这是一个倔强的反抗者。最开始说自己祈祷长大之后变成男人,娶很多妻妾。还是通过闲我们知道了黄色的花有毒,在小牛快死的时候是她千方百计阻止,在被罚跪时妈妈喂吃的也推开食物宁愿一直犯规。从一系列的点滴小事的贯穿中,闲表现出不同于任何一个大人的倔强,最终在结尾的时候以她的短发随流水二终也有很强烈的象征意味,她就是之后的反抗者。
还有一个贯穿就是蚕,吐丝,作茧自缚,破茧成蝶,都是一种循回往复。三太太小云去看死去的新娘时,就出现了蝶,这就是女子在婚姻中的悲剧。从懵懂无知就进入婚姻中,为了生存祈求生下最后一个男孩,造化弄人生下了女孩。真正的感情都是对二太太的,这种自我的意识,有强烈的爱所以能感觉到欢喜和痛苦,当她哭或者笑的时候,才能感觉到一个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个体的人。最后看到大少爷的新娘独坐窗前,可能就想到了刚入门的自己,循环着女人的这种命运,没有爱情的命运。
如果有人问你,14岁的女孩一般在干吗?
相信大家的反应差不多:这还用问?
放在今天,确实不言而喻,可在100年前,就不一定了。
越南少女小云14岁嫁人,丈夫是45岁的富家老爷,论年龄完全能给她当爹。
自己还是孩子的小云深知,想要在这深宅大院能有点尊严和地位的活下去,只有一条路:
生儿子!
仿佛她来到世上,唯一的使命只在于此。
小云的命运,也是当时千千万万女性的命运……
电影名叫《三太太》,由越南女导演阮芳英自编自导。
根据她奶奶的真实经历改编,在泰国某山沟拍摄三月完成。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女主是一位14岁的女孩小云。
旧社会女子的婚姻,都是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却做不了主。
在小云尚不知嫁人为何物时,便被许配给大户人家的老爷做三太太。
她坐着小船前往夫家,舟行岸移,青山绿水,风景秀丽。
但配乐凝重低沉,小云眼里的空洞迷茫,都在暗示什么。
婚礼隆重而热闹,张灯结彩,宾朋满座,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可小云像局外人,她不敢说话只静静地坐着,打量着周遭的一切。
新婚之夜,小云的眼睛闪烁着明亮单纯,好奇、恐惧笼罩了婚房。
次日,垫在她身下的白布被仆人晒出来,鲜艳的落红代表着贞洁。
大太太亲自查验并确认过,她的三太太身份才算定了下来。
年幼懵懂的小云小心翼翼,用心观察着大院里的人和事,学习府上的规矩礼节。
温婉大方的大太太生有一子,也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在家里的地位很高。
二太太虽然貌美明艳,但只生了三个女儿,这让她总有些抬不起头。
小云从仆人口中得知,唯有生儿子才能得到老爷宠幸和下人的仰视。
她也渐渐明白,为何婚礼上大太太只用招呼客人就行,而二太太还要一展歌喉为众人助兴?
桌上的一碗石榴,象征多子多福,这些无不在警示她,必须得生儿子。
看到此处,观众想必会感慨,这不就是越南版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吗?
从男权社会背景下女性沦为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这点来说,的确如此。
张艺谋的高明,在于他让掌控大权的陈老爷没有露正脸,全片笼罩着阴森恐怖的氛围。
“舍弃”了历史和权力的寓言,注重对女性的观察和生命体验的书写。
不同于陈府中四房太太勾心斗角的宅斗,本片里三位太太相处很和谐。
她们在一起聊天说笑,二太太甚至还为小云示范怎样侍奉老爷的秘诀。
小云因和二太太的女儿年纪相仿,两人总在一块玩。
在婚礼上她就被二太太迷人的风姿和美妙的歌声吸引,小云不自觉地对她有一种特殊情愫。
不久,小云怀孕了,日子在云淡风轻中一天天消逝。
她似乎少了点恐惧不安,对未来多了一份期待。
如果能生个儿子,她就能安稳地呆在老爷身边,享受她作为三太太的尊荣。
只是,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连发生,一次次打破了她的美梦。
看似和谐有序的深宅大院,竟藏了那么多羞于启齿的丑事!
某夜,小云如厕,却瞅见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像是二太太。
忍不住好奇心的驱使,便悄悄尾随。
定睛一看,正是二太太,她居然和大少爷偷情,直接吓坏了。
小云没有多看,她始终难以相信,慌慌张张地跑了。
对年少的小云来说,这种事不易理解,她的心里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
躺在床上的小云,满脑子都是二太太温柔妩媚的样子。
第二日,小云又撞见另一桩“丑”事。
府上有一对仆人私通被发现,男仆身受鞭刑伺候,完了继续留下来干活。
可身怀六甲的女仆却糟糕了,落得个剃发出家的下场。
两件事对小云触动很大,她很清楚必须替二太太保密。
之后,小云更愿意和二太太亲近了。
她为她揉肚子涂抹精油时,小云将头凑了过去,她鼓足勇气表白,但遭到拒绝。
二太太当她是女儿来看待,而小云以为两个人可以有爱情。
不得不说,在高墙大院的森严秩序下人性很容易扭曲变形。
二太太和大少爷的不伦恋,既可能是因生不出儿子对大太太的“报复”,也可能是被丈夫冷落后的发泄。
小云对二太太的畸形恋,潜意识中是一个孩子对母爱的深情呼唤,或者说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互怜爱罢了。
小云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可她心里没着没落。
在她养胎期间,处于“空窗期”的老爷,也让高龄的大太太怀上了孩子,这令小云深切地感受到无形的压力。
她担心大太太生儿子,竟跑到佛前祷告。
年龄一到大少爷的婚事被提上日程,可他不服从父母安排,心里只有二太太。
其实,他和二太太的苟且之事,仆人们和大太太早已知晓。
大太太爱子心切,自然嘴上不说啥,只想着安慰儿子。
可是不知趣的大少爷硬要“闹腾”,一度以死相威胁。
大太太一巴掌过去动了胎气,不幸流产,孩子没了。
大少爷执拗不过,只得和当初的小云一样,与一个从未见过的陌生人结婚。
初夜之时,他喝得烂醉迟迟不进房间,且拒绝圆房嚷嚷着要退婚。
老爷没办法只得叫来亲家处理,答应给他们三倍嫁妆的“赔偿”。
虽说姑娘仍是处女身,可以“告示”于众再嫁人,但他父亲丢下她走了。
觉得女儿无能辱没家族门面,嫁进门的新娘何其委屈,在河边自缢身亡。
府上接二连三的事让小云心惊胆战,身为女人的悲惨命运可谓在劫难逃。
尽管祈祷万千,但她生的还是女儿,一股不祥的压迫感从天而降。
影片的结尾是开放式的。
小云抱着孩子沿着河岸前行,目送着送葬队伍。
面无表情又若有所思,她像是要逃跑,摆脱男权文化封建枷锁的束缚。
追寻自我生命的掌控权和自由,是每个人骨子里的天性。
但小孩哭闹不已只好给喂奶,此时她摘下一朵颠茄花(有毒),犹豫不已。
也许,小云已经看到了自己悲惨命运的结局,她不想让女儿再重演。
也许,小云本身对生活已万念俱灰,所以有了轻生念头。
导演没有明确交代,而是将镜头切换到了二太太的女儿小闲。
她将长长的秀发剪去丢进河里,微笑的面庞似在宣示抗争和独立意识的觉醒。
《三太太》讲述了男权文化下,女性地位的卑微,以及情感欲望被压抑扭曲的生存境遇。
影片的画面很美,手法含蓄,极具东方美学的沉静幽远气质。
故事倒很“残酷”,视觉和文本的反差构成强烈的冲击力。
看似轻声细语不动声色,内里却暗流涌动留给观众极多遐思。
1、吃人的封建社会,女性存在的价值只是生儿育女的工具
在讲究母以子贵的年代,能生个儿子是全体女性共同的追求。
片中的三位太太和刚出嫁的新娘无不卑微,她们以夫为纲,一生努力只为讨好男人。
大太太墨守成规,严格遵循府中规矩行事,帮老爷操持打理家族事务。
二太太看似敢于冲破枷锁,可她也坚定地和大少爷撇清关系,本质还是对男权的屈服。
她完全知道,自己和大少爷的感情见不得光,无论家庭还是社会均不被认同。
2、男尊女卑的既定规范,紧紧地束缚着女性诉求的实现
片中一家人讨论卖掉小牛之后款项的去处。
老太爷称大少爷想要匹马,二太太用试探的口气说想为女儿买礼服。
大太太觉得少爷快结婚了,应该为他考虑。
老太爷点头默许,众人不再作声。
同样是孙辈,女性的诉求被忽视,大家习以为常。
掌握家族最高话语权的老太爷,也是男权的化身。
在这样的文化秩序下,女性只能是被压迫的对象。
3、能解放女性的是自身,从觉醒到蜕变还有很长路要走
小闲是一抹清新的亮色,犹如一株积蓄着巨大能量的幼苗,代表向传统发起挑战。
当大人无情地杀死年老的母牛后,她怒气冲天地大吼大叫,控诉成人世界的丑陋。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但她偏要剪掉长发。
恰是女性的卑贱,被男权文化一味地压制,所以她厌恶自己的女性身份,祈求能变成男人。
毫无疑问,小闲将是这个深宅大院里十足的叛逆者,寄托着导演对越南新女性的希望。
时代变迁社会进步,但加诸在女性身上的一些思想束缚仍然还在。
无论越南抑或中国,只有摆脱束缚,女性的生活空间才能真正打开。
沉重的历史包袱下,女性独立绝不是一句空话或口号,而是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
仅靠一部女性题材的影片,是不能改变现实的!
最后,夫人想说几句“题外话”:
121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慷慨激昂地写道: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121年后的今天,夫人想大声疾呼:
女性强则国强,女性独立则国独立。
女性在家庭、职场、社会中得和男性有一样的地位,男女平权。
女性之强之独立,事关家庭和谐幸福,事关下一代的教育培养。
不尊重女性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看越南、印度等就知道了。
电影讲述的是父权社会下的女性,落脚于19世纪末,可是其中的很多事情放到今天也同样存在着。
有别于国内近十多年来的“雌竞”文化宣扬,我觉得这部电影让我看到最不一样的就是其中三个主要女性角色之间反复拉扯的关系,即使在各种幽谧情感的撕扯下,她们依旧是最懂彼此的,所以二太太怀着爱女儿一样的心情照顾主人公小云,几乎是同龄人的小云和在这个家庭中作为女儿身份的阿莲感情要好,大太太流产了一个孩子,却在云生产的时候救了她,云为了自己想要生一个男孩却误以为害的大太太流产而害怕愧疚。在这部电影中,女性的身份是共同的,是母亲,是女儿,也是女人。她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没有被二次异化。
而作为讲述父权压制的电影,这部作品无疑也是满分,被迫提前产出“价值”的女性,普遍在不到15岁,刚刚来过初潮的年纪出嫁;出嫁后又被要求马不停蹄的生育,并且只有生育了男孩,才能在凭借伊获得家庭地位,或者说她们的社会地位,物化女性的同时也将女性的价值压榨到了极限;只是因为丈夫不喜欢,被夫家退婚,继而被父氏家族抛弃,最后不得不自杀身亡的雪(大少爷山既然知道自己不喜欢,不能接受,为什么不在婚前就强力反对呢,婚后才要求父亲帮助自己,将没有自主权的妻子置于死地,真是恶心人);
所以最终云抱着出生的女儿时,也就获悉了她一生的命运,就像她看着死去的雪,她摘下了颠茄,是否也就结束了怀中女儿的悲剧呢?
就像在某个夏日的黄昏,窗外景物如画般凝固,没有一丝响动,唯见落日在逐渐沉沦,电影中一切的梦幻与唯美皆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澄清见底的湖水,葱郁的热带植物,薄帐内若隐若现的女性胴体,镜头在平缓地向前推进,试图将一切被迫选择、爱而不得、事与愿违化为命运的既定。 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关于桑蚕的繁殖和母牛的孕育,相应着电影中女性的宿命。在男尊女卑之下,她们的生命存在的唯一意义即繁衍。 生产时小云昏死过去,镜头展现的此时小云的梦境是她初次乘船前往夫家的场景,阴沉压抑的色调和音乐与片头明丽的色彩和构图形成巨大反差。14岁成为三太太的小云在亲身经历男性权威的力量,亲眼目睹身边女性的悲惨遭遇中,一点点地将原始纯真的自我扼杀。而她对命运的屈服早开始与她对“我要生一个男孩”的信念。作为被压制的对象,女性反过来进行的自我压制更令人感压抑和绝望。 小云的祈愿终究没有得到神灵的回应,她诞下了一个女儿。襁褓里的女婴儿以响亮的哭声打破了电影一直以来岑寂的基调。片尾,一直认定自己长大会变成男人的小莲将自己女性特征的长发剪短。貌似平静的湖面下暗潮涌动。电影里女性最终的反叛是由一个婴儿和一个女童进行,如此讽刺。
19世纪末的越南乡郊像透明的玻璃,14岁的女孩像一张白纸,坐着小船摇啊摇,怀着好奇嫁人了。
如果说《大红灯笼高高挂》表现的是浓墨重彩的荒唐,那么《落红》是淡雅的图穷匕见。看前者像看戏,高潮迭起;看后者像经历,静水深流。
《落红》表现的主题与《大红灯笼高高挂》高度一致,表现的角度却截然不同。
可能女生更能够感同身受。女性间的窥视是这样的,女性间微妙的关系是这样的,女性悲伤和懦弱也是这样的。
看东西不能脱离时代背景,那个年代的女孩没有现在的社会地位,自然很难养出现在女孩的性格。但是那个社会的吃人的嘴脸太明目张胆了,不管你顺从还是偷情还是反抗,全都死路一条。你都会发现,活下去就要竭尽全力。
我觉得《落红》的思想境界更高。
因为你无路可逃。
为什么这么好的电影会有一星两星的评价… 画面太美了,美中带着逼仄的压抑,让我想到了陈英雄的青木瓜之味。三太太和青木瓜之味相同的都是最后看到了希望。 刚开始看时候在想,越南女性真悲惨,后来百度了解到是十九世纪末的越南农村故事,突然想到那时候中国还是清朝末期,我国百姓尤其女性的生活还不如越南…是那个时代,亚洲女性真悲惨… 阿闲想做男孩子,最后剪掉了头发,心向远方,目光坚定,又让人在逼仄的压抑中看到希望。
【台北金马影展展映】女性导演视角下的越南版《大红灯笼高高挂》。对19世纪越南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卑微地位与不可自我掌控的命运有所展示。但也并无强烈的批判意味。剧情削弱了姨太之间勾心斗角的成分,甚至还有女同暧昧的环节。柔美有余,高潮不足。结尾有些故作深沉、莫名其妙。若想表达女权觉醒,效果并不佳
可怜的越南新娘!三太太就应该和二太太在一起啊!
以为会看到越南版小姐的我失望而归
《大红灯笼高高挂》。越南女导演的版本。
这片子纯粹是想看看越南电影长啥样,以及越南传统文化和我们的相似度。导演说这是根据她奶奶的故事改编,他们在泰国一山沟里拍了仨月。画面帧帧精美如画似《1980年代的爱情》,剧情没有起伏波折,非宫斗剧。感慨整个儒家文化圈对东亚的影响,片子把地点改了,随便换成中原或者西北,甚至朝鲜,语言换成中文,古老的文化习俗(好的和不好的)代入毫无违和感:娶妾,生儿子,祭祖,婚丧,断发,被休了上吊...
越南电影院前几天突然作为限制级影片上映,但没映几天就被禁掉了,这种先斩后奏的排片模式希望国内也用一用
宁静悠长,帧帧如画,把女性电影中经典的父权叙事讲出了一些新意,对女性身体和同性爱欲的展示非常东方化,积蓄暧昧流动的能量。杀死女儿,剪短长发,依然跳不出循环往复的悲剧宿命,但反抗的姿态依然是动人的。
好山好水好无聊。主题隐隐约约,叙述模模糊糊。
国师后继有人...色彩的运用和性启蒙的萌芽,与之对比的封建社会禁锢注定的必然悲剧
#金马55#从一个19世纪末的家庭,看到越南这个地方很长一段时间的社会现状,而现实意义的背后更多的还是表达了女性的成长以及生命对自我的探索和自我意识的觉醒。素色的妆容服饰、翠色的自然环境与浓重的瑰丽色彩、浓郁的幽暗夜晚一同存在,色彩上的变化也旨在表明女性角色内心的矛盾和成长。电影还用到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镜头,蚕,叶子,河流,静谧之下蕴藏起伏。女性成长,母性诞生,周而复始的生命演变和循环,生生不息。
近年来不错的越南电影,但也浓浓陈英雄后遗症。
极具东方美学幽玄气质,静美得像是一瓢水。情欲,权力关系下的男女关系,自然中的生死轮回,都拍得很有魅力。张力不足,但我想是因为这是一部太过女性主义的作品。镜头、剪辑和音乐都很好。相比于港版译名《小三妻》,大陆版《落红》太值得一提,既是越南男权机制家庭下May的自我奉献,也应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很喜欢。#香港亚洲电影节
画面好看。
青山秀水,乘著一葉扁舟,不經世事的臉龐,幼苗不得恣意生長,情竇初開的神情,嫁入禮教後變得事故。經血,即是適婚年齡的象徵;落紅,一場必經成年禮。禮數背後,將成為規格化的男人與女人。電影以女性切入19世紀男尊女卑的世界觀,父權社會下,男性不見得獲得好處。戲中傳統禮數安插當代性的情感,抑或是感情沒有所謂當代性,早期規範認知的踰矩,皆是情慾本能。攝影捕捉不同年齡女性風韻,畫面大量用血、洞穴等意象,呼應少女依循規範成為女人。尾隨輕步前行的敘事節奏,優雅及震撼,壓抑中情慾微微顫動。
#1st HIFF# 18年多伦多-圣赛新导演-釜山-华沙-开罗+金马,算是近期很拿得出手的越南片了。拍得很讲究,摄影不错(虽说浅焦是太多了点……),感觉从中国第五代尤其大红灯笼学了不少东西,也是个典型东方主义文本,更加注重女性的观察和生命体验而不是去做历史和权力寓言。闲笔用得很舒服,气氛也特别迷人。这么多年过去了陈女燕溪(陈刘燕荷)还是这么美!!
亚洲女性就这命运,陪睡以及生儿子。越南女性身体里的能量跟我族比差好几个等级。所以我们就妻妾争得你死我活,鸡飞狗跳的。没办法,体内的巨大能量在性上根本得不到满足和发泄,总是要找出口吧!很唯美的电影。
對不起, 快進看的.....越南真有各種美景....
越南版《大红灯笼高高挂》
男权社会,让人想起大红灯笼高高挂 灿烂千阳。但是跟宫斗剧不一样,有些不是人主观的恶,好像是文化的恶纵容了人性的恶,让人没法挣脱
越南版《妻妾成群》,导演不知道看过多少遍大红灯笼和阅尽陈英雄,甚至陈女燕溪也鼎力相助。女性觉醒绵软无力,还是玩的东方主义的噱头。全程我都在替12岁小女主担心,这么小都开始拍船戏还能好好上学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