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小飞象真人版 剧照 NO.1 小飞象真人版 剧照 NO.2 小飞象真人版 剧照 NO.3 小飞象真人版 剧照 NO.4 小飞象真人版 剧照 NO.5 小飞象真人版 剧照 NO.6 小飞象真人版 剧照 NO.13 小飞象真人版 剧照 NO.14 小飞象真人版 剧照 NO.15 小飞象真人版 剧照 NO.16 小飞象真人版 剧照 NO.17 小飞象真人版 剧照 NO.18 小飞象真人版 剧照 NO.19 小飞象真人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6:06

详细剧情

  有一只小象,因为耳朵特别的大而遭到了嫌弃。过气的马戏团明星霍尔特(科林·法瑞尔 Colin Farrell 饰)带着一双儿女米莉(妮可·帕克 Nico Parker 饰)、乔(芬利·霍宾斯 Finley Hobbins 饰),成为了小象的照顾者,他们非常喜欢小象,给它取名小飞象。  一次偶然中,父女一行人震惊的发现,小飞象竟然真的会飞,这消息一经传出,市民们纷纷买票来到马戏团,想看一眼这奇妙的景象,本来濒临倒闭的马戏团因此而重获新生,小飞象也一夜成名。大企业家范德威尔(迈克尔·基顿 Michael Keaton 饰)在小飞象的身上发现了商机,于是抛出橄榄枝,邀请小飞象到自己的俱乐部工作,然而没过多久,霍尔特就发现,范德威尔表面上光鲜亮丽,实际上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眼里只有金钱的贪婪资本家。

长篇影评

1 ) 一部献给孩子们的真人童话

如果把这部电影定位于献给孩子们的童话故事的话,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吧。

首先,小飞象的 CG 特效做得真不错,各种小细节和小互动,让我内心都有所触动。与人类,尤其是小孩们的互动还是挺舒服的,并不违和。想必可以激发孩子们对动物的善意,乃至热爱吧。

其次,生下来就「另类」的小飞象一开始并不被一些大人们,甚至马戏团里的大象所欣赏,但慢慢在小孩们的精心呵护下也慢慢摆脱了这种被「歧视」的状况,一直到最终被大家所喜爱。我想,这也是一种隐喻,希望更多的人不会因为某些「缺陷」而自卑吧。对于孩子来讲,这种意识的建立也挺重要的。

再次,故事情节很简洁明了。一群大人在小孩们的提醒和坚持下,最终帮助小飞象与象妈妈团聚,并重返野外,回归到象群当中。而坏人们也最终作茧自缚,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种鲜明的善恶观虽然有些刻意,但对小孩们来说,也是很好的教育了吧。

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讲,即便这电影被归入了奇幻片的类别,相对单薄的人物刻画,没有什么惊喜的剧情展开,以及剧情推进中的一些「无厘头」还是有些败笔。

2 ) 小飞象的线索——残缺

最先让我想起的是小学时候的一篇课文《曼谷的小象》,关于《小飞象》没有太多的了解过它的历史前缘。觉着抱着“逢时遇景,拾翠寻芳”的心态来看就蛮好的。

一、残缺。

导演用人物、角色(笨宝)、情感的残缺在编制一个圆满结局的故事。开篇就是一个刚从战场退役的军人霍尔特,战争让他失去了左臂。米莉姐弟失去了母亲,相依为命挨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等来的是失去左臂的父亲。一个残缺的家庭。

笨宝的母亲刚买来,一个夜晚生下了小象笨宝,因为小象笨宝生下来双耳奇大,出于母爱的保护小象被母象用稻秆遮盖(也许是出于大象明白在人类排异的特性面前的无力感)。这是小象的残缺——不正常,被人歧视,排挤。

女主柯莱特,只是一个被梦幻乐园老板从巴黎街头带回来的一个花瓶,光鲜亮丽的身份后面是自己的孤独(情感的孤独,语言的孤独……)。人性情感层面的残缺。

小象出去为了找回母象而“飞”,被出场演出挣钱;母象被贩卖交易,被迫表演,被铁链栓住的双腿,被隔离的铁窗……这种被奴役不自由。自由的丧失也是一种残缺。

总有用残缺的东西才能重新糅合出,编织出另一个完美。为了追求母爱,逃开情感缺失的孤独,为了追求自由,所以选择奋斗,挣扎。而站在对立面的永远是人的贪、嗔、痴。一直也觉得这个世界从人想要的更多的时候就开始变得更脏了。

看过就好,勾起了我对《曼谷的小象》的回忆!周末愉快!

3 ) 大反派文德维尔悲剧的来源

谈谈最新上映的电影《小飞象》。故事的主线讲的是一只长相特别的小象,经历各种惊险,找到自己,寻回母亲,最后重回大自然的故事。 但我更有兴趣探讨一下,其中作为大反派出现的商人——文德维尔。 文德维尔第一次出现在影片中,是为了收购小飞象,使它成为自己庞大马戏帝国的一员。 作为一棵“摇钱树”,与美第奇马戏团老板谈判收购小飞象,是绝无可能的一场生意。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富有想象力的商人是如何完成这个不可能任务的吧。 文德维尔展现出了他惊人的逆向思维能力。当直接收购小飞象这条路失败后,他迅速改变战略方案,以给美第奇老板股份的方式,接收了整个马戏团,成功得到了小飞象。 注意,此时文德维尔是一分现钱都没有,以一纸暂时无法兑现的合约,完成这个艰巨的商业谈判的。(请注意这一点,因为之后,这个场景还有他用。)这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啊!可他,竟然成功了! 这既证明了他作为一个商人,具有多样化的谈判手段,也证明了他具有很强的洞察能力,能精准的满足对方需求以达成目的! 其次,女主角向男主角自诉经历这一段,也在侧面反应文德维尔精准的商业目光和包装能力——一个是街头廉价的女艺人,一个是风头无两的空中女王,段位完全不在一个层面,高下立现! 还有小飞象的妈妈,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而被当成危险的存在。美第奇马戏团因此以半价贱卖了它。之后它出现在了文德维尔的噩梦岛,被化妆成凶兽供人参观,游人不绝。 这不得不让人为文德维尔的商业天赋惊叹,他就像拥有一双翻云覆雨的魔手,能化腐朽为神奇! 这又不得不令人陷入迷惑之中,这样一位商业奇才,到底是怎样因缘际会,走向了大反派的毁灭之路呢? 得到小飞象之后,文德维尔马不停蹄的要求小飞象能够迅速出场表演,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小飞象带着空中女王一起飞。时间紧,任务重,他要这一切像他的梦幻乐园的口号一样——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这时候影片中出现了一个神秘人物,他坐在最高看台的正中位置,发表着傲慢的言论。文德维尔却对他毕恭毕敬,以最高礼遇接待他。这个神秘人,就是即将评估是否值得给“梦幻乐园”投资的银行家! 为了增加节目效果的惊险性,为了更吸引观众的目光,文德维尔有多疯狂呢?他竟然毫无顾惜的撤掉了安全网。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人和动物又怎么可能配合的天衣无缝?撤掉安全网,就相当于直接将空中女王置于危险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命丧当场!

空中女王,曾经是文德维尔手中吸引观众的一张最大的王牌,现在,小飞象是他手中最有力的王牌。将手中最大的两张牌,一起丢出去,这简直相当于一场丧心病狂的豪赌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令这样一个拥有庞大的商业帝国,拥有睿智的头脑的商人,做出如此豪赌的行为呢?这也许从那位傲慢的银行家身上可以探究一二吧。 当然,故事总是不会那么顺利的如大反派所愿的发展。文德维尔悬着心,绷紧了肌肉,不停调换姿势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与紧张,最终节目还是出了岔子。 他购买的大象,从前的珍宝,现在被关在恶魔岛的恶魔-卡利,正是一直以来小飞象努力寻找的妈妈。一声深情的呼唤,令节目功亏一篑! 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文德维尔本有很多的选择,去更好的处理这个问题。但他选择了以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那就是杀死珍宝,让小飞象失去幻想从而服从命令! 银行家气急败坏的离开,令文德维尔非常暴躁,他不仅下令杀死珍宝,更是以极其迅速的时间,组织了第二次的小飞象与空中女王的双飞表演,再一次请来了银行家。与此同时,他还裁掉了原美第奇马戏团的一众演员。 正是这一系列错误的暴行,令所有心有不满的美第奇马戏团成员以及空中女王,选择奋起反抗,解救小飞象母子,令它们团圆,并返回属于自己的领地。 解救小飞象母子的过程就像一场精彩的马戏表演,有惊无险,作为正派的重要人物,当然是皆大欢喜,各得其所! 而作为大反派文德维尔,当然是人财两空,在他情绪失控,丧失所有理智的极端行为下,他苦心经营的梦幻乐园付之一炬,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噩梦。 我所感兴趣的正是这一点,到底是什么最终毁掉了文德维尔的心血,是什么原因致使他丢掉了他得以成功,引以为傲的精明头脑? 大约从他的成功路径可以推测他疯狂的原因吧。 还记得吗?他在无意之中透露出自己是被父亲抛弃的孩子。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家庭条件大多数情况下不好。文德维尔有头脑有野心,纵使心有沟壑,也只能借由他人的资本实现梦想。这从他空手套白狼兼并美第奇马戏团这一轻车熟路的行为中,我们可以很容易推测出,他庞大的商业帝国就是这样在段时间内建立的。 但是,文德维尔野心太过巨大,他不满足于现状,可以说他永远不会满足。他初尝成功的甜头后,有一条路径依赖,于是在这条路上开始撒丫子狂奔,连修整都没有。直到他开始耗尽力气,开始力不从心,他才发现,他自己已经面临着进退维谷的死胡同——资金链断裂! 正在愁眉不展的当头,小飞象出现了。这正是瞌睡有人送枕头,小飞象成了他翻盘的唯一可能,他必须借由小飞象拉到一笔足以支撑他渡过难关的风投。 于是,银行家出现了,于是,短期内出节目,撤安全网,解决珍宝这一系列疯狂的行为也就可以解释的通了。在当前的文德维尔心里,以最快速度拉到投资成了唯一需要紧盯的目标,其余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浮云。 在资本趋利的这一行为准则里,就如碾压机过境,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一切可以牺牲,不可以牺牲的都可以牺牲,一切需要的不需要的都可以不需要。一切有违它趋利的障碍,人性、人情、道德皆可抛却…… 文德维尔的悲剧绝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剧,他是一个如此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商业奇才,却最终被资本绑架,将自己送上了绞刑架,多么令人唏嘘! 但愿,我们都可以多回望来时的路,不忘初心,能摈弃人性为恶的一面,守护人性至善的那一面!

4 ) 包容不完美,欣赏不完美,没有所谓的完美,也没有所谓的残缺,只有美好的特殊之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

小飞象拍真人版,一听特别感慨,动物真人化很难,但这部电影融合得很好。我是TimBurton的老影迷,看的第一部他电影是在90年代前半段,爸爸买来的蝙蝠侠和剪刀手爱德华录像带,现在漫改英雄电影大行其道,得托30年前这位带起第一波漫改大片风潮的开山鼻祖的福……比起他的真人电影,我更喜欢他的偶动画电影,不过他的所有电影,无论是真人电影还是偶动画,一部不落,我每部都看过十遍以上…… 因此看到有些人说这部电影太迪士尼,很不“TimBurton”,我挺感慨的,我认为这是命运的回旋——这位特立独行的影坛鬼才,他本就毕业自迪士尼成立的艺术学院,第一份工作便是在迪士尼,他就是位血统纯正的迪士尼画师,他后来为华纳为DC工作,而功成名就,多年以后,迪士尼收购了DC的对家漫威,但作为DC功臣的他却回头来,为迪士尼拍片,他心里仍然留有着迪士尼的灵魂,这从没怎么向影迷们展现的一面……他没有忘记。他其实一直没有忘记——他过去的作品习惯用怪诞、愤怒、黑暗的外壳来衬托纯粹干净的真善美,现在我们看到的依然是真善美,表现手法变通俗了,但传达真善美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只是打了个直球。现在卖弄情怀的电影很多,但有诚意的却稀少,小飞象也拥有着这般美好的情怀,论情怀,他们不能更有诚意了。 所以,当看到老版的蝙蝠侠主演迈克尔基顿饰演大反派,企鹅人的扮演者——老戏骨丹尼德维托饰演正派的马戏团团长,加上TimBurton……三人的再次聚首,正邪反转,让人感激地会心一笑。 除了演员们都是Tim爱的款,不但长得和他动画片里的画风一样,很多是他过去合作过的爱将,整部电影最TimBurton的是场景设计风格,“梦幻乐园”让人想到很多他的经典影片。 这部电影尽管和老版动画比,增多了真人戏份,不过小飞象依然是最大的亮点,最绝对的主角。其实电影里所有动物除了马都是特效做的,但做得特别逼真出色,包括小飞象,婴儿般的大眼萌象,眼睛里有星星,水汪汪的,睫毛长长,脸儿圆圆,皮肤纹理逼真,还有毛绒绒的象毛,真的好可爱啊!让人啊啊啊啊直叫!它是只很小的小象,听到伊娃格林叫他大象王子,我都差点憋不住笑,以象龄换算人家明明还是个婴儿。看到他驼人,我都特别心疼,这是小宝宝啊,另外小飞象的中文名也很可爱,音译是笨宝,偶尔昵称笨笨。笨笨最喜欢吃花生,最喜欢玩羽毛,他也很胆小不自信,但为了爱的人——妈妈及小伙伴,他也会鼓足勇气做很多了不起的事。迪士尼还在电影里植入了两三次小飞象的周边玩偶,看到这样的小宝贝带货,你怎么不买买买呢? 除了最大的萌物小飞象,电影另一个观赏点是伊娃格林的服装秀,真是浑身散发着别样魅力。 还有一处吹泡泡的马戏团表演也特别梦幻。 略有瑕疵的是最后反派发疯的那段,基顿的角色有点脸谱化,虽然前情交代过他童年被父母抛弃,由心理问题造成我们所见的那个偏执狂坏蛋,但他因为小飞象逃跑而情绪失控自毁了乐园略有点生硬,或许是铺垫不够,但也或许是,这部阳光向上的童话书式电影,不需要为反派的阴暗面浓墨重彩。 这部电影,主旨是包容不完美,欣赏不完美,没有所谓的完美,也没有所谓的残缺,只有美好的特殊,并且要相信梦想希望和现实并不冲突,柯林法瑞尔在电影里也姓法瑞尔,是个特别好的爸爸,从不相信孩子到自我反省,从没有自信可以面面俱到照顾好孩子到不再纠结,但始终如一的陪伴,保护和爱护……他现实中的孩子有残缺,由他独自辛苦抚养,因此对照这部电影,你可以明显看出他的父爱不是演的,是真实生活赋予他的,和他以往荷尔蒙腔调式的表演风格完全不同,……特别真挚温暖厚实,明显的真情流露。 故事的结局,反派多行不义必自毙,而小飞象和妈妈则团聚自由了,马戏团的大家都是好人,都好好的,完美he。 小飞象真的充斥着很纯正的迪士尼血统——大爱,家庭,自由,善良,精良细致的制作,节奏感好,特别温暖有教育意义,但一点也没有说教痕迹,是全年龄向电影,男女老少皆宜。 我今天的场是中文版,影厅里只有四个人,一个三十多岁的DC男影迷,另两位是周边无聊来打发时间的居民夫妇,外套里头还穿着居家服,看样子五六十岁,也看的津津有味。如果追求最简单最朴素的温暖和愉悦,小飞象不会让人失望,值回票价!

5 ) 《小飞象》——是你么,蒂姆•伯顿?

影厅的灯随着字幕的出现重新被点亮,观众谈笑着依次离场,而我仿佛刚从《小飞象》的梦幻中惊醒。恍然中,思索道,这到底“波顿不波顿呢?”

它是波顿的。导演那行写的清清楚楚,蒂姆·波顿导演。不仅如此。它是以马戏团中的生活为主线,那就必然带有一定的哥特式风格。独臂的骑士父亲、蓬头垢面的大肚子马戏团长、高大魁梧的肌肉大力士、滑稽表演的鬼脸小丑……哥特符号随处可见。我可以理所当然地说道:“看啊,蒂姆·伯顿标志性的哥特风格呢!”

但我这话说的并不堂而皇之。因为我明白,这些所谓的“哥特符号”都只能说是一个“符号”,是轻描淡写、一晃而过的“表象”。它们只是披着哥特的外衣,但却没有给人深层次的“哥特感”。它们在表演,而不是在表达。

对于独臂骑士法瑞尔而言,骑上骏马飞驰,更多的是以演出和怀旧为目的,而蒂姆·波顿早在1999年导演的《断头谷》中细致的塑造了一个无头骑士的形象,两者均带有哥特骑士的味道,均“从地狱(战争)”而复生,但显然是后者对自身信念的执着更令人肃然起敬。再说马戏团长,虽然邋遢矮小的特征也很符合“奇人首领”应有的形象,但他并不独特。在2003年蒂姆·波顿导演的《大鱼》中,也有一位马戏团团长,他的外表几乎与本片中的马戏团团长完全一致,但他不为人知的真正面目却是一条豺狗。在月光下,它(他)从自己的房间里突然窜出的画面与本片中团长的猴子突然窜到窗户上如出一辙,但可想而知,两者的效果天差地别。而高大魁梧的大力士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鱼》中那位奇高无比的怪人卡尔,可相对于身高惊人(其演员身高2.1米)且能翻动汽车的卡尔,本片中身高平庸的大力士举举哑铃、扒扒栏杆也就显得十分小儿科。最后那些画着小丑妆容的杂技演员也没有表现出小丑神经质的内在性格,与蒂姆·波顿在1988年导演的《阴间大法师》中塑造的 “Beetlejuice(甲壳虫汁)”判若云泥。

本片披着哥特的外衣,实际上讲的是关于信赖与奇迹的故事。导演在影片中讨论了亲情、战胜自我、人与自然、科技等话题。但其中实则是亲情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其他的话题则是被一笔带过。无论是小象对母象的想念还是小女孩对母亲的怀念、与父亲的矛盾,都用了大量的镜头进行表现。当然,这也不无合理之处,因为其他的主题可以围绕这一核心进行展开,如小女孩与小象摆脱各自所依赖之物(钥匙/羽毛)从而能够独当一面,战胜自我,做到真正的独立。而父亲也逐步与子女沟通、信赖子女,他慢慢认清了现实并敢于直面现实从而也战胜了旧的自我。母象被人类捕捉、小象被人类训练、母象与小象被人类残忍分开,又可以引到人与自然的主题上。但这样做的坏处便是容易让部分小的主题显得单薄而勉强,让人物个性的表现空间被严重挤压从而难以得到突出。出生于神棍云集的马戏团中的女孩毫无缘由地拼命喜爱科学,小男孩相对地却毫无“脾气”,几乎是跟着他人走走过场。

整部影片的结构是圆润的,剧情是光滑的,很符合迪士尼的一贯作风。小象在马戏团里的灭火表演为结局它能在火海中将主角们救出做了很好的铺垫,不止于此,在更小的细节上,本片前后也都做出了很好的对应。比如柯莱特前几次登场的时候有用力拍掉手中防滑粉的画面,与之后她与小象第一次表演因不自觉地拍粉让小象打喷嚏从而失误相对应;以及法瑞尔低头问反派斯凯利格所穿的鞋的特殊材质,与后面反派欲图残杀大象并取皮相照应等等。可以说这是一个结构清晰、内容自洽的剧本。每每看到这样的剧本所拍成的电影,我便只能说出“不错”二字,但却绝难说出“很好”、“真棒”等词汇。因为在我看来,这仅仅是一个电影叙述的基础,完成了它,说明电影本身没有问题,但只完成了它,电影便缺少了“由衷的趣味”。优秀的导演应该遵守它,并超越它。这种止步于完整剧本的情况发生在蒂姆·波顿身上尤其让人感到怅然,毕竟他是被称为“荒诞玄学”的电影大师,在他的《阴间大法师》、《圣诞夜惊魂》乃至《科学小怪人》中都可以看到他这种独特的特性。这次“不按套路出牌”的大师却打出了好一手标标准准的“顺子”,我只能把牌默默收好,不置可否。

但不得不说,《小飞象》中亦不乏亮点,这些亮点亦是我曾说过的“一看就是波顿在后面微笑地掌着摄像机拍出的画面。”片头那刻着夸张笑容的火车头拉着老旧的木质封闭车厢吹着汽笛驶过洒满阳光的田野时,它是那样地富有质感又那样的神秘,仿佛满载一车的怪诞与奇异就要在光天化日下无所畏惧地驶达我的身旁。还有影片中间马戏团舞女吹泡泡表演那部分,十分具有想象力,画面光怪陆离,再加上巧妙的配乐,整个片段充满了节奏感。

最后我要回答我开头自己提出的问题。这种问题的答案一般都是“既是……又不是……”没错,我也将这样回答。主要原因是现在时间很晚了,我必须安慰自己、哄自己一下才好去睡觉。其次是我也的的确确是这样认为的。蒂姆·波顿在本片中既表现出对哥特文化的一种坚守,也表现出了对大众文化的一种适应。这可以说是他的一次尝试,也可能是他对自己电影创作的一种调整。我是欣赏这种尝试的,要求一个导演一辈子拍小众电影是残忍的也是不现实的,而真正强大的导演是能够做到小众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有机结合的。蒂姆·波顿是有这种能力的,他的《剪刀手爱德华》就足以证明。我对此深信不疑,我将依旧继续等待着。

等着等着就睡着了,去做一个哥特的梦。

6 ) 没有那片羽毛,你也一样可以自己飞翔

才忽然意识到,蒂姆•伯顿如今也已经60多岁,可以叫他老蒂姆了。不知道该为他开心还是难过,反正他的电影是越来越充满童心了,比如这部《小飞象》。这可能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之后,我看过的老蒂姆最有童年印记的电影了。

虽然好多人都对本片不喜欢,但是讲真,我还是被小飞象的故事感动了,这个“丑小鸭”式的迪士尼电影,固然不及王子公主的爱情浪漫,也没有酷炫刺激的魔法大战,但是简单真诚,寓教于乐,这就足够了。说白了,就是一部给善良的孩子看的电影。

小飞象“笨宝”天生就与众不同,一对大得离谱的扇风耳,不仅周围的人类厌恶它的长相,在动画版里,连马戏团的大象们都对它另眼相看。在一个天生并不友善的环境里,只有大象妈妈喜欢它呵护它。在每个人的童年,多少都有这样的经历吧?比如因为自己是左撇子,走路姿势奇怪,或者声音和外表与众不同,就因此从小承受了无尽的嘲笑与伤害。

可是话说回来,和所有人处处都一样又有什么意思呢?我一直以为,那些与众不同的人都是被上帝亲吻过的孩子。正因为他们的与众不同,所以注定这一生的路要坎坷不平,也注定了迟早要发出与众不同的闪耀光辉。只要你肯用心学习敢于接受挑战,迟早会让那些嘲笑你的人无地自容的。

电影里有一个细节,因为被周围人嘲笑,“笨宝”一直很自卑,它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天赋异禀,只有当一片羽毛出现,才能展开翅膀一样的耳朵自由翱翔。可是如果羽毛不见了,它就害怕地不敢飞了。羽毛成了帮助它飞翔的工具,也成了限制它自由高飞的咒语。其实有没有羽毛都没什么关系,只要你是一只会飞的象,你就能凭一己之力自由飞翔,无所谓羽毛神马的。

小鸟要学会自己飞翔,大鸟会先给它示范,等它羽翼丰满了,就直接把它从温暖的鸟巢里推出去,天性里的飞翔本能就会促使它御风飞翔。小孩学步刚开始需要人扶,或许会跌倒受伤,但渐渐他就能自己走了。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刚开始学习练字,本子上都需要一个方框,是为了让每个字不旁逸斜出,等你的字写的越来越自如,那些方框就自然不需要了。而所有这些都只是外力凭借,却不是你继续前进的根本。小飞象“笨宝”后来也是在遭受了一次次挫折,又面临妈妈被人类伤害的危险,所有这些都逼着它自己学会了勇敢飞翔,而那片作为“助飞器”的羽毛也渐渐不需要了。

道理看似浅显,可是要自己真正克服这个心结,扔掉来自外力的帮助,也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幸好,“笨宝”身边还有一些帮助它成长的朋友,比如那个失去母亲的人类小女孩,她脖子上一直挂着一把钥匙,这是她深爱的母亲送给她的礼物,母亲曾告诉她,这个世上有各种各样的门,这把钥匙可以开启任何一扇门。对此她深信不疑,她一直相信靠这把钥匙,就能迈过一切艰难克服世上所有困难,可是她后来也渐渐明白了,有些时候你自己才是战胜困难的唯一钥匙。所以在结尾处,她把母亲的钥匙扔进了火里,并对不敢飞的“笨宝”说,“你瞧,我不需要这把钥匙了,你不需要羽毛,一样也可以飞呀!”

是的,没有任何一片羽毛,你一样也可以自己展翅飞翔。不仅是对“笨宝”,还是对每个对自己产生怀疑的失败者,以及每个不曾被善待的非凡生命,你要相信,你就是那片御风飞翔的羽毛,你就是那把解开万物之谜的钥匙,你才是一切迷途的答案。

别怕,勇敢飞吧,做回你自己,just do it!

7 ) 《小飞象》在蒂姆·波顿的作品序列里是什么水准和地位?

如果是问“《小飞象》在迪士尼的作品中的地位”会更贴切。

仔细算,小飞象不能说是完全的蒂姆伯顿影片,IP就摆在那里,电影结构也都别人搭的。

具体一点就是,故事内核,剧本,情感走向基本都限死了,真正蒂姆伯顿的东西不是很多(人性温存还有童心保留很好 不容易),他只是奉旨拍完而已。

真要权衡的话,熟悉的家长和儿童、勇气和成长的部分还是比较有导演特色的。另外,伊娃格林女士应该很享受《佩小姐》的合作经历,片中完成得中规中矩(估摸着之后应该还要有合作)。

一份工作嘛,导演也要吃饭,迪士尼才是大老板。

8 ) Back to Childhood

笔者追忆童年,对几处经典细节的直观感受,涉及剧透

《小飞象》✖️蒂姆·波顿,我童年时最爱的童话和如今最喜欢的美国导演,简直没有不去看的理由。

两年前第一次看到《小飞象》真人版筹拍的消息时,小飞象跟笼子里的妈妈用鼻子拥抱、难舍难分的画面,还有一度让我害怕的动物泡泡变形的歌舞画面都纷纷涌入回忆……

1941年的那版动画电影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模糊的记忆中,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幼儿园,当时的幼儿园是寄宿制的,主楼的地下一层是一个电影放映厅,墙上有一面很大的投影屏,地上铺满了一张巨大地毯,住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偶尔会享受看电影的福利。那个时候虽然我不住校,但因为妈妈工作忙,经常很晚才来接我,所以我也跟着蹭上了看电影的福利。放《小飞象》的那次,我好像坐在大地毯的最后一排,一面等着妈妈,一面看着电影,心里特别害怕老师把我当作是寄宿的小朋友不让我回家了,就在那样的情境下,小飞象想念妈妈、跟妈妈难舍难分的画面看的我是痛哭流涕。

图源豆瓣电影

图源豆瓣电影

电影看没看完我已经忘记了,但是我还是被接回家住了,好像之后还买了一张《小飞象》的光碟在家里的电视上看。这回,小飞象误入酒坛醉酒的那段戏视听代入感极强,甚至让我害怕,情节好像是:漫天的泡泡变成不一样的动物形状,奇形怪状的表情严肃的…… 再配上诡异的光和低音区很重节奏很强的音乐,完全呈现出小飞象迷幻又受惊吓的视角。也是那时候迷上了泡泡这种东西,梦幻的神秘的不真实的直到一触即破,那时候的我当然体会不到这里面的深层含义,可是那种感觉是一直存在着的。直到多年后的今天,再次看到真人版的《小飞象》,那段泡泡变形的画面被简化成小飞象登台前的泡泡表演,仍然通过用光让画面充满鬼魅色彩,配乐致敬当年动画(没记错的话),然后泡泡破灭骤然收场。

电影院里的我突然就很想哭,是一种被点醒的感觉,那一瞬间就突然感受到电影“造梦”的影响力,感受到我的确是看着迪士尼的电影长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小飞象》(2019)全片都在讲梦想。民间马戏班的人想要出人头地,小女孩米莉和弟弟乔想得到认可,爸爸霍特想重返马场,直到这些人借着小飞象的光都来到了生意人文德维尔建造的Dreamland——是乐园,也是他们自以为可以实现梦想的地方。影片的第一幕就是在制造“泡泡”,生意人站在制高点让大家被眼前的盛大场面所吸引,就像懵懂的小飞象第一次看到泡泡时那般惊喜;

图源豆瓣电影

直到主人公发现Dreamland的背后是生意人的贪婪欲望,这些追梦的人就像被推上台的小飞象一样顿时失去方向,只能看着眼前的泡泡变得越来越大,仍然神秘而充满诱惑力,却鬼魅得可怕,这是梦想变了味道的具象体现。在整个第二幕中,主人公们(包括小飞象)都在幻象的激励下行动着,过程一波三折,直到小飞象与妈妈的再次相见搞砸了演出,让生意人心生杀念,巨大的泡泡在做最后的震颤,剧情被导向了第三幕。

图源豆瓣电影

主人公们度过了迷茫期,认清了自己真正想要追寻的东西不是为Dreamland服务而是被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生意人造出的乐园最终就像舞台上的巨大泡泡那样骤然间就破灭了,那一瞬间也点醒我说迪士尼故事的造梦并不是让观众去白日做梦,追求梦想的同时也要辨别什么是虚假而短暂的,什么是真诚而长久的。重回童年时对动画版《小飞象》的观感,那种泡泡变形、诡异歌舞带来的不适感隐隐地让我开始辩证思考,原来看起来那么美好的泡泡也有扭曲甚至破碎的时候,虽然不能与现实联系起来,但确实从视听上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简单对比两版电影,从直观感受来说,动画版面向儿童群体,侧重对于亲情的刻画,留下的满是母子心心相系的感动,给人一种归属感,以及小飞象在独立生活过程中的成长;真人版改编的讲述重心自然偏向人类,侧重“追梦主线”的叙述,以及人与动物关系的教育性思考,虽然以人类主人公的主观行动贯穿全片,但好在并没有把小飞象变成一个道具,这一点非常考验动画制作的功力,它的眼睛、动作节奏还是很好地诠释了它的心路历程,这也为影片注入了一种更加纯粹与理想化的情感。所以我认为改编是成功的,真人版电影延续并强调了动画中“逐梦”的精神,次要人物的特点鲜明,有多处伏笔与呼应让情节很完整。当然也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开片部分动画的夸张色彩比较浓,看起来稍有尴尬;但这可能是动画改成真人电影都会面临的问题。

整部影片还是给人挺温馨的感觉,导演的风格没有那么浓郁,但Dreamland夜景的冷色调还是很有标志性的~有机会会重温一遍1941年的动画版电影。感谢迪士尼电影伴我成长啊。也悄悄在自己心里种下一个梦。

短评

眼看着迪士尼把自家仓库翻个底朝天,一步步从一流造梦工厂退化成流水线量产作坊。

5分钟前
  • 柯里昂
  • 较差

剧情简单无脑直白脸谱化的儿童片,小女主从长相到装大人的面无表情都特别不讨喜,而且怎么做到把 Eva Green 这种级别的御姐女神拍这么无趣的…再加上对科林法瑞尔那张脸一点好感都没,本剧要找个出彩的角色真是难。感觉迪士尼近年来的真人童话重拍都是这样不温不火乏善可陈,不禁对狮子王写实版担心了起来。不过所有一切加起来居然看得还挺愉快,三星半吧。(电影院小孩全程尖叫,不知道是不是想学大象叫

6分钟前
  • 椒盐豆豉
  • 还行

《小飞象》对于迪士尼的粉丝大抵都有特殊意义,作为迪家老粉我也是没有看过动画版的,好羞愧啊。但是这似乎是一个优势,直接观看真人版的《小飞象》,效果出乎意料得好,完全没有动画版的玉珠在前的先入为主的好感。相反,这一部真人版的《小飞象》还原了美国东南部在上个世纪初的马戏团生活:虽然世界上战事不断,时时面临欧洲旧世界的挑战,大萧条的暴风骤雨即将来临,但是,人们仍然努力生活,憧憬未来,探索科学,并且保持一颗温暖和真挚。全片最动人的地方是感情真挚,两段小飞象高空起飞的片段我也是悄悄抹泪了呢。诶,有可能是因为最近情绪比较波动,嘻嘻。最后,Eva Green真是美翻了。

11分钟前
  • 谋谋谋
  • 推荐

伯顿为迪士尼拍的命题作文,挺正统老派。原版64分钟的《小飞象》直到后十分钟才用耳朵飞行,新版前半截几乎原样照搬,后半截拓展了全新故事走向,保持原版基调和精神,文德维尔有句台词:“你让我又回到了童年!”另外,伯顿早年曾为迪士尼影业的《黑神锅传奇》画过百幅原画,但一张没用;拍《小科学怪狗》后被迪士尼管理层炒了鱿鱼。这次重回迪士尼拍《小飞象》还挺有意思,片中大反派“文德维尔”和他的游乐场感觉就是迪士尼和迪士尼乐园的阴暗面,他吞并美第奇马戏团也是挺“写实”的了。最后还一把火烧了游乐场,够狠!

1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我不知道给低分的观众是在挑剔什么,这就是非常经典提姆波顿的童话,断了手的骑士,不正常的公主(好吧是动物),不够坏的国王,和额头真的非常大的女主角。以及虽然我从来没看过马戏表演,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所梦想看到的马戏表演大概也就是这样了。

20分钟前
  • 姨妈的鸭
  • 推荐

小飞象飞多久,才值回多少票钱。“大象从不忘事,不能以貌取象”。

21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四星妥妥的。但看短评心有不忿,亲子合家欢电影有什么问题吗?加一星,致敬在个人风格和电影主题间努力寻找平衡的导演。故事真的很美好啊小象让我的心都融化了。

24分钟前
  • kathleen9
  • 力荐

这两年的迪士尼真人电影一部比一部催眠,还是说我的童心一年小过一年了?

29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很平淡,没有什么波澜壮阔,即使是高潮部分也是循规蹈矩。然而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希望每一个童年的书本都被拍成电影,就像希望世界上每一个动物都能存在于他们自己的世界而不畏惧,就像希望未来的人们评价21世纪的时候,会说,那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的年代,人们从自私中脱离出来,与自然达成了美好的共识。

33分钟前
  • L.C.
  • 力荐

家里有小朋友的,还是可以带孩子一起看看的。其他人可能就要考虑下是不是真的要去看这个了,真是无趣老套到让人坐立难安,邪恶的商人,善良的底层,天真的孩子,正义战胜邪恶,藿香正气。并不波顿的温吞童话,伊娃格林演了一个没什么亮点的花瓶。这片最大问题在于,没有控制在90分钟之内,太拖沓了。

3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有神无形的Dumbo,并且曾经Burton式的奇思妙想和天马行空被演变成一场老旧又甚至在温情中掺杂着些许“惊悚”的成品。异域风情的Green、坏人Keaton、古灵精怪小老头儿DeVito,每一个人都成为了重复选角以及这出流水线上的一环。基本上故事套路也就是(无配乐版)《马戏之王》了。不过童心是真的,每次翱翔带来的感动也是真的。

41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You make me a child again! "

45分钟前
  • *******
  • 力荐

无功无过的全新翻拍之作,温和得让人有点失望。蒂姆伯顿的戾气都哪里去了?转型成PG级亲子片导演了?

48分钟前
  • metaphor17
  • 还行

三星半。适合大朋友小朋友的温馨催泪向真人动画。1.童话般的故事,童话般的走向,坏人恶有恶报,主角贵人相助。知道是套路依然会被感动。2.伊娃格林真美。3.最让我动容的不是小飞象飞起来,而是小马戏团的成员见识到大场面的那种眼神,激动又落寞;以及他们得知自己被解雇后却依然团结起来八仙过海拯救小飞象,这是本片最热血的一段。

52分钟前
  • what'swilliam
  • 还行

作为一部拍给儿童看的电影,拍得太无趣了。大人觉得幼稚,小孩也觉得枯燥。表面上没什么问题,其实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因为拍得太工整了,四平八稳,所以也没有任何亮点。这种中规中矩,走安全路线,追求稳而不愿意有所创新的电影根本就不应该被拍出来。自从蒂姆•波顿去迪士尼拍合家欢电影后就越来越保守和胆怯,当年拍《剪刀手爱德华》《大鱼》的大胆、灵气、魅力、创新、想象力已经荡然无存。不得不说迪士尼真是毒瘤,太不思进取了,巴不得把所有动画电影全部拍成真人版,巴不得给所有电影都拍续集,永远吃老本,没有丝毫创新精神,结果票房还那么高,搞得现在所有电影公司都纷纷效仿,不断翻拍、拍续集、压榨IP、打造电影宇宙……根本没人去拍原创内容了。

53分钟前
  • 朝暮雪
  • 较差

嗯…伊娃真的好好看!

55分钟前
  • 突突
  • 还行

这么老的故事居然讲得很精彩,最后变成环保教育片也一点都不尬,蒂姆波顿很棒。伊娃格林担得起巴黎之珠的称号,红裙飞象,真是明艳动人。

57分钟前
  • 木由
  • 推荐

除了老套之外都可以,因为原版就这样,迪士尼卡通真人系列经历了早期几部魔改之后,从《灰姑娘》开始就一本正经走原著党路线了,本片也是四平八稳的儿童童话,没啥大毛病,蒂姆波顿那些鬼才趣味在这样的故事里也没啥大发挥之处,但乐园和舞台效果非常不错,画面依旧是亮点,伯顿老师是否考虑执导一台晚会或开幕式?伊娃格林一如既往的美丽,最惊喜的是老蝙蝠侠与企鹅人的同框,这回企鹅人扳回一城,小女主演是带资进组吧,桑迪牛顿的女儿,人设不讨喜也演技差的可以

1小时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迪斯尼式低幼。Tim Burton的暗黑系童话,这几年已经退化到只剩下童话了。

1小时前
  • 蓝毛水怪
  • 还行

剧本又臭又长还充满说教,饶是如此,蒂姆波顿的个人风格仍然保证了马戏团的部分完爆「马戏之王」。不过作为一部迪士尼影片,把一个类似Walt Disney的角色当反派,最后一把火烧掉乐园,还是挺有魄力的

1小时前
  • 舌在足矣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