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红灯停,绿灯行
出门打车,连续两个红灯。司机用鼻腔叹出一声无奈。回想起初中时候骑车上学的日子,途中只有一个十字路口,对于习惯了压点出门的我而言,五十秒钟的红灯往往意味着十五分钟的罚站。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绿灯红灯往往只是简单的影响着效率和心情。
对Travis这样的司机而言,“红灯停绿灯行”是一条基本规则,是一条命令。红色意味着前方危险,绿色意味着前方安全,黄色则将这二者连结。马丁斯科塞斯仅用这三种交通色便完成了对Travis的刻画。
Travis在片中穿过三种外套:与Betsy约会时的红色西装;刺杀总统和独闯淫窝时的绿色大衣;以及平时多数时候穿着的普通黄色外套。其中所传递的信息也与交通灯非常相似。
约会时的人总是期望自己表现完美,不免伪装自己真实的一面,包括约会在内的所有社交场合都是如此,片中的几个主要配角的主要服装也多带有红色元素:Betsy,中意Betsy的同事,以及Iris无一例外。平日里嫉俗的Travis约起会来也未能免俗,可是又因为自己嫉俗而显得矛盾重重不伦不类。马丁斯科塞斯似乎想暗示我们,当角色穿上了红色衣服,我们就应该像看到红灯一样对其敬而远之,停止去了解面前的这个人,因为他正处在虚幻的状态,正把真实的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
当Travis决定一鸣惊人时,他穿上了厚厚的绿色大衣,不仅是为了掩饰衣服下的武器,更是为了在大众面前掩饰自己狂躁危险的心。他想让所有人看见他就想看到绿灯一样感到安全。
平时工作时,Travis则一直身着朴素的黄色工作服,坐在他的黄色出租车里,旁观着眼前每一个由红经黄变绿的灯和后视镜里车窗之外每一个由绿经黄变红的人。
这尤其体现在Travis身穿黄外套露出红衬衣,最后一次去找Betsy时。在众目睽睽下做出搏斗姿态却又及时收住的动作,简直与这身衣服契合到无以复加。而有一款经典海报正是身着这身衣服的Travis茕茕孑立于出租车前的场景。
红色和绿色并不直接指向人的情感,而是表现了情感所造成的情绪。爱并非往往意味着平和,恨也并非往往对应着失控和冲动,完全不同的情感完全有可能产生完全相同的情绪。因为恨就是得不到的爱,在情感上是相对的,在情绪上却是同向的。
片中的配乐和场景也呈现出清晰的二元化。Travis心情不错情绪缓和时,配乐总是轻快的应和着绿色元素为主的背景画面。而当他心情不好情绪激动时,配乐总是沉重而缓慢,呈现的下坠感同时将背景画面也渐渐压暗。
片中唯一的一个“黄灯”场景,就是Travis给Betsy打电话的那个走廊。电话前后的Travis也如黄灯前后的红灯和绿灯一样判若两人。
最终,Travis独捣黄龙,成了英雄。可他的生活并未因此剧变,Betsy也并未对他有所改观。Travis依然像Betsy用歌词对他的那句评价一样
“Like a pusher,partly truth,partly fiction,a walking contradiction.”
每个人都是一个contradiction,truth或者fiction,绿色或者红色,就像是一张纸的正反两面,人就是一个莫比乌斯带,找不到自己的定义和性质。
导演并没有告诉我们Travis的结局,但在片尾处似乎给了我们一点暗示,Travis的出租车始终在车流中穿行,未几,背景音乐却突然的沉重了下去。面对一个明知无解的问题,纵使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得到了再多的充实感,最终还是会因为其无解而黯然颓然。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还是walking contradiction,每个想做终结者并为之努力过的人都会发现,前进的道路上处处写着“No parking”。
(微信:yaoshiwanxiao)
2 ) 孤独者的证明
此影片最受人关注的地方在于它直接促成了美国青年约翰欣克利对里根总统的刺杀,他把自己妄想为出租车司机特拉维斯,意图证明自己对扮演雏妓爱丽丝一角的茱迪福斯特的爱意,最终铤而走险。这无疑成为了影片成功的一个佐证,虽然方式极端了点。也许特拉维斯内心那种无法派遣的孤独苦闷引起了共鸣,而迫切的寻找证明自己生命价值的某种方式成为了全部的生活内容。当然,不同的是,主人公特拉维斯以“出租车司机和黑社会枪战“被《纽约时报》报道,并开始取得心上人的好感而结束了他的疯狂,而欣克利以精神错乱避免了法律制裁。一切如此简单吗?
情节跳过,大家自己看吧。
上面的情节交代了故事的社会背景:越战失利后,一个尴尬迷茫的时期,对美国政治的失望和美国精神的怀疑在年轻民众中甚为普遍,而特拉维斯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他对社会的复仇并非伴随着良知的泯灭,反而是自我意识和英雄主义使他采取了毁灭性的方式。当然,结局正如开头所提到的,他得到了某种社会证明:报纸的报道,爱丽丝父母的感谢信,贝西的好感,虽然仍旧游荡在仿佛鬼火飘忽的街头,但他似乎平静了,也许他获得了某种社会角色的回归,某种心理上的真正解脱,气氛也与开头似乎无异。影片中对美国的社会问题毫不留情的揭露了出来,并借主人公这一段充满激烈斗争的心理历程挣扎为孤独作了某种诠释:孤独是每个人需要面对的必然事实,作些有益的事也许是唯一的出路。悲哀和力量都源于此,仿佛硬币的两个面。
很多年前写下的评论,再看时,可笑笨拙,却是年少时候费心费力的东西。呵呵
3 ) 一个中二患者的孤独
故事开场于雨夜,柔和的黄色车灯在城市的万物上伴随着雨点激荡出潋滟波纹,出租车缓缓行进,雾霭扬尘,地面胶化模糊,闪闪发亮。尖叫的车河,无尽的前路,刺眼而诡谲的光影流动,城市仿佛被灯光和雨水淋湿的少女。随着镜头的游移,出租车车窗后浮现出德尼罗忧郁漠然的脸。
在影片里,老罗扮演的Travis Bickle 是一个生活在大都市纽约的退役越战老兵。他在回归社会后一直备受失眠的困扰,于是选择成为一名在夜晚工作的出租车司机。他最大的爱好是去色情影院一边吃爆米花一边看三级片,或者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看着电视里的枪战戏发呆,无精打采,纹丝不动。散漫而无所事事地度日,夜晚像鬼魂一样游荡于白区与黑区之间。只有因偶遇的谋杀案而激起的愤懑能调调他生活的味儿。
他并不是十分讨人喜欢。相反,他古怪,固执,性格躁郁难安。他是一个充满了迷茫,拒绝,虚妄的低层的市井小民。他的自卑与傲慢共存。这种奇特的组合令他的眼神羞怯的同时又带着一点不可一世,孤芳自赏。活在自己构筑的封闭世界里,没有人理解他,也没有人试图理解他。他与这个他认为肮脏而黑暗的社会保持距离,带着一腔反抗的劲儿,却不知该往何处使。
这座城市的长夜无止无境。那些数不清的,充斥着站街妓女,毒贩子,皮条客和强盗的夜晚构成了这个孤单的退役越战老兵的几乎全部的生活。他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他竭尽全力地寻求一个精神肉体的陪伴,以摆脱那种”孤独无时无刻伴随着我”的生存困境,但另一方面他却总是莫名其妙地把事情搞砸。他不是没有尝试过。他带着怯懦和不安主动邀请他的暗恋对象——一个为某正竞选总统的议员工作公务员约会,可是却在第一次约会的时候带她去看自己最喜爱的三级电影,导致对方愤怒地离他而去。他想拯救被皮条客引诱越轨的不谙风尘的雏妓,却被人家带着戏谑嘲笑了一顿。他想向暗恋对象贝西证明自己的能力和男子汉气概,费尽周折计划了一场总统候选人的刺杀,却在离演讲台还有数百米的时候就被人发现,以灰溜溜毫无地尊严的逃跑收场。
在电影的最后,他用尽他所有的暴力幻想去完成自己成为英雄的心愿。他穿上军绿色的夹克,剃惹人注目的朋克头,在夹克里藏着数把点38手枪,打扮得宛如一个潇洒地出使越南作战的军人。当他用枪扫射那些晃荡于这个大都市街边的皮条客,毫无道理地向老鸨、房东开枪,这种因过度空虚产生的极端暴力令他恍然成为一个美国梦下的大英雄。
然而连屠杀也进行得很平淡,没有炫酷的戏剧色彩,却在血光四溅,鬼哭狼嚎和踉踉跄跄中显得有些猥琐和狼狈。他原以为自己的披荆斩棘做得有声有色,然而那场屠杀就像他竭尽努力想改变的生活一样平庸无聊。
在警察赶来的时候,travis看着他们举起血淋淋的左手,对准自己的太阳穴装作扣动扳机的样子,嘴里发出子弹的扑哧声,脸上浮出一丝难以捉摸的粲然笑容。这一幕我实在是太喜欢了,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德尼罗的浅绿色瞳仁像一座漂流在茫茫黑暗海域上的一座闪亮的孤岛。在那一刻他好像已经想明白了。那一刻孤独再次与他相拥,他似乎完成了某种反抗或突围,在浑浑噩噩的人生中寻到了一条出路。那个自尽的手势就像一个自我救赎的仪式,好像他真的成为了一个清扫社会垃圾的英雄,虽然这场暴力发生得莫名其妙,但空虚和失败在那一刻仿佛被驱逐出他的世界,他一直想要做的事情,准备终于没有被浪费,子弹也终于只剩下了弹壳。
4 ) 暴力 现实 愤怒——从《出租车司机》看新好莱坞电影运动
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黄金时代过后,势必走入低谷。严格意义上来说,新好莱坞时代指的是1960——1976年,获得1976年嘎纳金棕榈导演大奖的《出租车司机》,是好莱坞历史上少有的具有艺术电影风格的影片。可以说是新好莱坞电影的巅峰之作,成熟时期的典型代表。
马丁斯科塞斯被誉为“社会学导演”,当时,这个出生于美国小意大利区的有着科班知识,喜欢严肃思考的年轻人,用影像再现了六七十年代美国纽约的混乱现实。在影片的一开始,我们看到的是晃动的夜幕下光怪陆离的现代都市,然后我们看到还是年轻时代的罗伯特德尼罗那双发红的,偏执的双眼,第一个镜头是出租车司机带观众看到的,正如后面他和片中的总统候选人帕兰汀发的牢骚,这里充斥着肮脏的东西。他来到出租车司机应聘处:我失眠。一个越战回来的士兵,不知如何面对眼前的一切。故事的背景就是这样,这切合了当时的美国社会,谋杀丛起,越南战争,民权运动,经济衰退,政治危机。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电影深受其影响,从一战后的欧洲电影先锋运动,到二战后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无一例外地反映了战后人们的心态。
马丁西科塞斯在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学习期间,收到法国新浪潮的深刻影响,也可以说新好莱坞的年轻导演们都是在新浪潮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随后欧洲又先爆发了第二次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这些运动的刺激给新好莱坞提供了范本和丰厚的土壤。新浪潮和新现实主义有故事,但是这个故事是反格里菲斯的叙事传统,同时它也是反戏剧性的。而来看一开始的好莱坞电影黄金时代,则是兼备了叙事性和戏剧性。而《出租车司机》为代表的新好莱坞影片,在主题内容上,首先,应和了社会中人对自身存在以及和他人关系的困惑和思考,特拉维斯不知道自己社会定位在何处,他甚至从黑市买了四把手枪,幻想着自己成为特警队模样,当然最终他不可能成为道貌岸然的特警,即使他可以在加油站的小超市里行侠仗义,其实不过是借机通过这种暴力形式来发泄心中情绪。他爱上了超凡脱俗的贝丝,可是贝丝无法接受他整夜看色情电影这种生活模式。他想要去拯救雏妓艾瑞斯,可是她不听劝告。这应和了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第二点特征,人物没有明确目的,也就是说人物没有动作,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目的,至于性格,虽然把他设定成一个精神病者,但是他身上确实汇合了当时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思想和行动。第三则是故事发展没有因果联系,偶然性成为决定因素,他第一次遇见艾瑞斯和后来在街上再次遇见,都是巧合,他对贝丝一见钟情,和总统候选人谈话都是巧合。《出租车司机》可以说是背离了叙事性原则,大段大段的心理独白和主观镜头,将关注对象转向人的内心。这点也是继承了新浪潮的衣钵。
影片带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纽约笼罩在一种光怪陆离的氛围中。场景多表现为黑夜,黑暗中灯光闪烁下的团团雾气,街道上和汽车玻璃上的雨水,肮脏的路上晃动着的渣滓,观众的耳际响起阵阵不和谐的、节奏强烈的音乐声,这些音响符号巧妙地托出这个城市的冷漠、迷乱和可憎。男主角特拉维斯居住的公寓黑暗、破损,暗示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影片运用了大量的红色,红色的片名,红色的霓红灯、信号灯、尾灯无不隐含着暴力,直至结尾的暴力场面,特拉维斯的脸上、身上以及妓院的黑墙上都沾满了腥红的鲜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至于结尾,经历失恋痛苦的特拉维斯感到了失落和迷茫。在继续着自己苦闷无聊的生活的同时,他决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意义。在准备刺杀帕兰汀的时过程中,他又遇到了雏妓艾瑞斯,并决定帮她逃离淫窝。当未能刺杀帕兰汀之后,特拉维斯来到易兹所处的妓院,将老鸨、房东以及嫖客一一打死,自己也身受重伤。在媒界的宣传下,原本准备一死了之的特拉维斯却成了拯救雏妓的英雄,他的事迹成为纽约的新闻。这足够黑色幽默。在前面也有所反应,候选人帕斯汀乘坐了拉维斯的车,他问及他“最关心”的出租车自己关于政治的看法,拉维斯发泄般的说出他对这个社会不关心社会低层人的不满:总统就是要清理污秽不堪的街道.可怜的拉维斯不知道他所要支持的候选人根本就是个伪君子,是个口口声声人道主义的上层社会的垃圾.他所关心的只是选票,是迫切期望到手的权利,至于真正的民众生死,他们麻木不堪,足够对美国当时政局的讽刺。而痊愈后的一天,特拉维斯发现贝丝走进他的出租汽车,但这次他拒绝了贝丝的好感,像以往一样消失在纽约灯红酒绿的街头。反传统分体制的意义在片尾彰显无疑,没有像传统好莱坞片一样让贝丝和特拉维斯拥吻街头,而是离开,特拉维斯看上去又回到了原点,其实已经经历了所有。
5 ) 看透世态炎凉
观影时有被惊悚到,人性中的冷酷无情赤裸裸地展现出来。出租车司机穿梭于城市的每个角落,看透世态炎凉,逐渐走上杀手之路,血迹斑斑的场景,可怕。但令人可笑的是,杀手被新闻媒体赋予新的形象。
特拉维斯从越战中退伍回来后一直在纽约以开出租车为生。战争后的他多少有些失落,加上开出租车目睹了纽约夜幕下的种种罪恶,另他变得愤世嫉俗、痛恨社会。在追求总统候选人帕兰坦竞选办公室的秘书贝西失败后,特拉维斯决定去刺杀帕兰坦以证明自己。
6 ) 如果崔维斯杀了参议员,故事将会怎样?
对于一个患有失眠症的人来说,在夜间开着出租车谋生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在黑夜中,驾驶着出租车载着各色人等,穿梭于大街小巷,听上去也不错。但是,对于马丁这部《出租车司机》的崔维斯来说,这并不愉快,他是一个失眠的晚上只有靠色情电影打发时间的人,他不是社会学者,所以也不会因出租司机这一行当可以接触社会各类人士而有什么兴趣,这是他的生计,但是,这生计却让他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于是,他试图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证明自己。
在我看来,出租车这一行当的一个特点便是在工作时间不像大多数职业一样你是跟同事一同工作,相反,你是在一个人与陌生人接触,同事间的接触到成了业余时间的事,所以如果你不是一个善于与陌生人打交道的人,孤独感是难免的,特别在载不到客的时候。而与不同类型的人碰面机会大的结果便是你可能有很多“奇遇”,有好事,也有坏事,就如片中闲暇时间,崔维斯和同事们侃侃而谈工作见闻一样。在片中,崔维斯本身就是一个颇为边缘的人物,而同时又是一个出租车行当的新手,所以他更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他在爱情上的尝试可以作为一次“向上”的尝试,作为总统候选人的助选人员的贝茜,一看上去就是与崔维斯不同的人,崔维斯的追求显得有些勉强,而贝茜的应对也显得有些勉强。作为第一次约会,崔维斯竟然邀请爱人前去看色情电影,在他看来这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却导致了他这次尝试的失败。接着他又试图唤醒一个雏妓,助他摆脱皮条客的控制,但是这又难以得到理解,在这里,崔维斯面对的是同样底层,甚至从地位上来说比他更低的人,但是仍然无法得到认同,这使得他被社会认同的期望几乎彻底破灭,失落而孤独的他因此走上了一条“英雄”路。
这部电影越往下,越让我想起马丁和德尼罗后来合作的另一部电影《喜剧之王》,同样是一个试图得到认可的小人物在一次次尝试失败后的剑走偏锋,离谱而荒唐。崔维斯先是试图刺杀总统候选人失败,接着独闯皮条客老窝,血溅黑窝,终于得到了“认可”。无疑,对于总统候选人,崔维斯本没有恨的理由,试图杀他也不是希望扬名世界,更是试图在贝茜面前证明自己的存在。而最后的独创黑窝则更像是刺杀失败后的绝望拼杀,一种发泄式的冲动,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一丝英雄主义的感觉,到觉得崔维斯更多是一种去“找死”的味道,他不顾一切的开枪,向前,此时他的表情显得麻木,失去思维能力的他似乎在凭借证明自己的本能来证明自我的存在。我想,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整部电影都是让人感觉压抑的,没有英雄救美的畅快感觉,也没有饱受挫折后扬眉吐气的爽快,更多的是一个小人物迷茫的挣扎在社会的艰辛和无助,当最后他成了媒体英雄时,当他再见贝茜时,已经出名的他反倒显得更加冷静,没有爱的重来,只是他继续驾车游荡在纽约,而他的眼神依然迷茫。
片子结束后,一个令我感兴趣的想法是:如果崔维斯刺杀那位作为总统候选人得参议员成功,将会怎样?无疑,尽管血溅皮条客是一种暴力行为,但是大众对皮条客本身就充满了鄙夷,何况还有拯救雏妓的令人同情的行为,所以,非合法授权的暴力行为本是非法的,但是因为指向的是处于黑色边缘的人群,所以他“成功“了,既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又全身而退。如果刺杀总统候选人成功呢?无疑,他会更加出名,但是肯定的是他无法全身而退,他将在监牢里度过一身,甚至可能在狱中“意外死亡”。总统候选人代表的是上层阶级,是一个比崔维斯或是皮条客都强势的多的阶级,而他刺杀的失败反倒意外使得他免除了更大的灾祸,一种可能比他陷于枪林弹雨中更危险的灾祸。我不知这是否是马丁有意为之,但是这样的剧情倒是表现出一种社会等级下的人物命运的无力。
很多知名导演都有他喜爱的“御用演员”,对于马丁.斯科塞斯来说,罗伯特.德尼罗无疑是其非常欣赏的演员,从《穷街陋巷》、《出租车司机》到《喜剧之王》、《盗亦有道》,他俩的合作一直非常默契。那时的罗伯特.德尼罗还很年轻,在本片中他那种茫然而带些无辜的眼神将人物的内心诠释的非常到位。而我们也随着他的出租车在纽约游荡,见识了这个都市更底层的人们的生活状况,尽管已是几十年前的事,但让人看了依旧有压抑之感。尽管崔维斯有那么多荒诞举动,但是我认为这依然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佳作,马丁向我们展示着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也展示着那繁华都市下人们的孤独与理想,这是部很有味道值得回味的电影,看完之后,我仍在想着,如果崔维斯杀了参议员,故事将会怎样?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1211749.html
You Talking To Me? You Talking To Me? You Talking To Me?
一个知识低下,同时又具有强力朴素道德观的人,往往做出损人不利已的事,这就是这个出租车司机给我的启示。
我们都曾有这么一段日子,忽然开始锻炼身体,在街头霓虹灯下漠然地行走,满身的力量却不知道该拿来去对付谁。
男主=典型反社会人格(语言、行为分析),清道夫型serial killer. Heroism?Anti-heroism? 又一部将女性物化的男性电影?讽刺白领讽刺政客讽刺爱情讽刺犯罪fuck all的朋克片?底层人物对生活意义的无望追寻、失败、反抗、彻底失败,归于绝望死寂,虽生犹死
睡不著覺引發的杯具。
我想演一出悲劇的時候,上帝給我安排了喜劇。我是自己最嚴重的笑話,但笑不出來。
Robert De Niro演得好.就是徐怀钰在我是女生那首歌里唱到的帅哥.
“ 现实下,我们都试图在寻找一种高尚的洁净的生活,同时我们又不可避免的作出龌龊的事情,滋生污秽的思想。因为了解到自己的污秽所以对他人也产生同样的想法,所以会冷漠的对待旁人,小心翼翼的保护自己,所以我们成为一座一座的孤岛。自我封闭起来的孤独。 ”
他并没有彰显正义,只是孤独久了,看尽人生百态了,不甘做一个不受关注的屌丝罢。德尼罗笑起来帅萌呆,萨克斯风配乐太讨人爱。全片克制、黑色、没有重点、没有中心、没有肆意煽情,或许制造剧情冲突并不是演绎这首落寞悲歌的最好方式,唯独那车前的缕缕烟雾,才能把光影与现实的界线淡淡抹去。
妄图改变我的电影。其实已经改变了我。我的生活,家庭,事业,一切一切的变化,都从爱上电影开始。而爱上电影,从这部电影开始……
每一个男人,特别是落寞孤独的男人,都会有的妓女情结。这个女人不一定真是妓女,但一定是一个陌生的女人,男人渴望着解救她,给予她包括爱情在内的一切,其实到最后被解救的仍是那个男人,而且大多数时候只是男人的一厢情愿。可惜从未遇到这样的女人,最后解救我的是电影!【电影资料馆】
分是打给同名韩国电影的。国产那个午夜出租车被和谐了,有本事把这部也和谐了
柔光镜头的出色运用,让夜幕下的纽约斑驳多彩,幻象迷离。萨克斯时隐时现的背景音乐表达着战后的颓废和忧伤,看到德尼罗后面十分钟的杀人场景后,观众开始回想主人公的动机时,导演就笑了。
充满了“男性气质危机”。你的骄傲、勇敢和冲动,一旦实现,就是你曾经瞧不起和嘲笑的对象。希望直男都能多看几遍这部电影,看完才知道“你不要学劳勃狄尼洛,装酷站在巷子口那里等我,你不要写奇怪的诗给我,因为我们没有萍水相逢过”到底写的是啥。
要把一个人变成疯子很简单,只要他经历过日复一日的看不到尽头的绝望,就一定会做点什么来打破这令人窒息的生活。他什么都会做,只要能突围,哪怕是死,也比像个爬虫般活着要好。他看似疯了,其实非常冷静,他想过所有出路,他只是无路可走。
“You Talking To Me? You Talking To Me? ”社会意义大于电影本身的一部电影。前半段的铺垫很舒缓也意味深长,动人心弦的音乐,夜幕下的灯红酒绿,经典的莫西干,载入影史的枪战,欣克利的朱迪·福斯特……以及让人知晓“巨蟹座才是最佳恋人。”★★★★
在每一个城市,都有独行者。“巨蟹座才是最佳恋人。”
现在来看这些经典也不过尔尔
出租车司机可能是最寂寞的职业了,他们同样每天穿梭于灯红酒绿之中,却始终无法融入其中,他们目睹了一切幸福和肮脏的事情,却也只能冷眼旁观,他们每天与很多人交谈,却从来没有和谁成为朋友。
此影片最受人关注的地方在于它直接促成了美国青年约翰欣克利对里根总统的刺杀,他把自己妄想为出租车司机特拉维斯,意图证明自己对扮演雏妓爱丽丝一角的茱迪福斯特的爱意,最终铤而走险。这无疑成为了影片成功的一个佐证,虽然方式极端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