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没有精神,哪有风骨
当今西部片已经近乎灭绝,我一直觉得是人们厌倦了这种半动作半戏剧的类型片,约翰福特的这部要塞风云,似乎是证明了我的想法。不过我更加觉得,是西部精神的流逝。
这部电影拍得很踏实,正正经经的用戏剧化的手法来展示各种人物形象,亨利方达代表的是那种欧式贵族,看中等级和权力,约翰韦恩是美式英雄,与士兵和土著打成一片,他们因为观念的不同而产生冲突,不过二人都是为了保家卫国。等到亨利方达兵败,又与战友们同生共死,这时他也变成了美式英雄,不论怎么变,都是美国精神的胜利。
这是一种国家的宣传类电影。那是建立在对自己的国家有绝对自信的情况之下才会诞生的作品,在我们这边有也,只是名称不同,我们叫做主旋律电影。对国家的绝对信任是内在的驱动力,他促使着人们开拓荒原,驱赶敌人,本能的认为自己的国家是最伟大的一个民族建立的。这在电影中无处不在展现,印第安人被视为愚昧的代表,一个利欲熏心的白人就可以把一个部落的人耍的团团转。而白人这边虽然内部也有冲突,所有的程序都在按照规则进行,吃了败仗,也只不过是因为指挥官的过于轻敌,是个人的原因。
西部片外在的形式是文化冲突,其实我更熟悉的西部片是莱昂内的,他那种架空时代的电影,冲击力更强,仅仅包括进了最电影的东西,利益冲突至上没有文化的冲突,当然他是意大利人不会了解到多少美国本土文化,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几年前的电影,风靡一时的古装大片,最被人诟病的地方就是没有古味,但是之前的李翰祥和胡金铨导演为什么就可以拍的古色古香,除去他们对考据的更讲究外,他们经历过那段历史这才是重要原因。放到西部片里,约翰福特就是这种人,就算是只看到了西部风情的余晖,但他至少感受到了两种文化在交锋的环境。一方如日中天,一方面在垂死挣扎。所以他的电影里无处不是在体现,美国对新世界秩序的重构,这次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不过至少产生了英雄。
想想最近一部成功的西部片,应该是科恩兄弟的《大地惊雷》,那部片里已经没有第二种文明,是一部复仇的电影。如果《姜戈》也算的话,那纯粹电影的倾向就更明显。现在可以有军队相助的电影就只有像《变形金刚》这种电影了。现在想看古典时期的那种好电影,只有等着斯皮尔伯格和詹姆斯卡梅隆至少要五年为一个周期的日程。
《要塞风云》即使是放到现在,也是大片级别,只是现在绝对拍不出来,除去没有对文化的重视,那大量的马战也难以复制,与超级英雄大片比较一下就知道,特技做不出那种质感和豪情,而且马师也没有那么多,摄影恐怕也吃不了那么多苦。就是史泰龙这种视特技为死敌的人,也知道用坦克重炮来逞威风,没有制片人会认为看不到血肉横飞的战争也会吸引人。
2 ) 伟大的西部片导演
剧情上说不是典型的西部片。
约翰福特是最伟大的西部片导演,即使是简单的一队人走过也能被他处理的气势非凡。他有自己专门的拍摄地点,在那样的环境是配合他镜头的。
福特从默片时代就做导演,因此他对画面的掌控不是一般导演可以比的,被称之为西部片教父。他的画面总是简洁有力,这种简洁是来自于高度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是类似于舞台剧,将西部荒原作为舞台。
西部片最早的形成是一个“国家”的概念。人牺牲了自我为了群体的利益,个人利益在群体利益中体现。
但大师的晚年都是对未来充满怀疑,从英雄主义到怀疑英雄的残暴……
心灵的秘密独属于你自己时,你是高贵的。
3 ) 福特的折衷主义
秀兰邓波扮端庄淑女刁蛮又可爱。二战结束福特夹带私货意欲塑造立体丰满的保守家长专制形象,比例失调,家庭戏过重,战斗戏最后20分钟姗姗来迟。方达作为美方指挥官端坐椅子上与印第安人谈判,福特借此聪明暗示自己的道德天平;
结尾借韦恩之口表达对所谓爱国精神的质疑,从方达到韦恩,传达出福特对于老一代人的质疑和新人的期待
4 ) 骑三之一
二战结束不久,一些重要导演要么停止了创作,要么失去了创作动力。福特,作为制片厂时代的老手,这样活跃的资深电影人仍在战后保持着影坛的核心地位。
福特另辟西部蹊径,避开心里西部与传统西部,直截了当的去表现骑兵与印第安人的对抗—结合西部与战争类型的骑兵电影。骑兵所描绘的是一群男人的集合,他们的情谊与忠于社会道德的使命,使得影片的叙事很难再关注个人主义英雄或是文明与野蛮的平衡,以集体主角代替核心主角引导叙事。
西部片无可辩驳的,把持着西部文明化、驯服化的殖民视角,其中一定会出现的白人角色坚持他们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由和财产权利。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广大土地成为了超越人们掌控但又为所有人竞逐的目标。
西部真正的大屠杀是与美洲土著展开的军事战争,而这种种族灭绝式的冲突在很多西部片大制作中有着小心翼翼的呈现,土著通常以刻板的高贵野蛮人或小镇醉鬼的面貌出现。福特的影片经常依赖这种种族主义的人物塑造,其中最直接呈现战争的两部:《搜索者》和《要塞风云》以它们不无瑕疵的老派风格探索了主角内心当中那种道德上有辱人格的种族主义。那与之相对的则是几十年之后凯文·科斯特纳的《与狼共舞》,它也是呈现“文化巨变”的典型范例:当它处理“牛仔直面印第安人”这种场面时,牛仔已不再自动博得我们的同情。
那福特的电影也经常因其对美洲原住民的排外描写而受到指责。但《要塞风云》以复杂多样的视角描绘了土著人和白人,这可能比《安邦定国志》之前的任何一部电影都要多。在《安邦定国志》中不仅是边疆暴力的升级,也意味着美洲原住民的道德沦丧。除了谴责亨利·方达的角色对印第安人权利的完全漠视,以及他对美国政府法规和法律的顽固、盲目的遵从,福特还严厉谴责了那些非法向印第安人出售武器和近乎毒药般的威士忌的边境商人。
在《要塞风云》的最后一幕中,一个可怕的军事决定导致了双方士兵的无谓死亡,但最终却变成了一场被误导的英雄主义庆典。福特对美国西部的神话化提出了强烈的谴责,这是他自己帮助实现的。福特在《要塞风云》中,毫不畏惧地直面帝国主义,以及伴随它而来的对纯粹力量的仪式性庆祝,并以一种令人吃惊的、毫不掩饰的厌恶做出回应。
不久后,彩色摄影引入西部片,斯图尔特出演的《折箭为盟》(1950)和安东尼曼富有心理深度的《赤裸的马刺》(1953)开始为印第安人在政治上平反,对原住民多样的、正面的形象展示。
以下轻度剧透—— 看了125分钟版,一点不枯燥,福特的场景叙事每分钟都挺有味道,群马奔腾的战斗戏也是叫人佩服。方达的战斗角色真是偏执到底,顽固的比纪念碑谷上亿年的石岩还坚傲!不知此形象是不是对山姆大叔的一种化身式的戏讽。对比之下,JW的角色宽容睿智,勇敢而看长远,一句 I will be back,真是前辈风范!本片外景多数在亚利桑那和犹他州南部拍摄。
太唠的一部片,有些小搞笑却完全淹没在散漫的情节之中。女主感觉就一花痴,应该是刊的邓波儿的第一部片,没多大兴趣。可惜凑对的NB导演,NB男女主们.
演员导演阵容强大,但整个片子就像是流水账,不好玩也不好笑爱情平平淡淡枪战几乎没有~
价值观是挺纠结的,这片也算是开了修正主义西部片的先河,虽然前面的军营戏挺刻板的,但是后面整个剧情走线描写十分全面和现实,令人眼前一亮(对比乱世忠魂的瞩目小线索要精彩得多)福特标志性的场景独到分割与戏剧化节奏就不用夸了,倒是动作戏体现出一种舞台化的真实➕动作纪实感觉,有点与福特之前的作品不同。
①天高云淡,广阔无垠,风蚀地貌的科罗拉多亚利桑那令人沉醉②邓波儿成年之后依然不改可爱③如果不是声音,起初真没认出亨利方达④带着骑兵往敌人的伏击圈里冲击,这是什么战术?
8。像男人那样去战斗。很少看到固执的方达,沉稳的韦恩。方达跳的舞感觉有点滑稽。
1948年影片,没想到最后竟然是印第安人赢了,骄傲轻敌的主帅阵亡。当然,米国人还是把他的英勇赴死当成军团荣耀。。。那个年代的米国精神。
骑兵三部曲对于单枪匹马改变美国西部电影的福特来说算是一次冒险又大胆的尝试,实景拍摄动作场面一次次震撼着观众,方达代表的旧式美国与韦恩代表的新式美国的冲突是本片的最大看点,他们既冲突又包容,充分体现了福特的团队英雄主义,而对三位女性的塑造又让原本简单的视角变得柔情复杂。
阿帕奇最后冲锋,风云为之变色;韦恩解下佩刀,黄沙中走向敌人……福特这个片的价值观有点纠结
刚愎自用的指挥官以及年轻的军官和情窦初开少年的两个故事。但是明显两部分严重脱节,一会扯东,一会掰西,故事没有集中的主线,虽然有节奏,但故事松散拖沓,内容太多,以至于看后不明白导演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作为福特的西部片,对于《关山飞渡》而言,这一部显然差了一大截。当然,西部风光很美
美国人从以前就是这样,明明是自己人违反规定,自己人为了钱向人家兜售东西,只要带着美国政府的名义就毫无阻碍,想怎么办怎么办。人家惹不起躲得起,但是美国人又不乐意了,非要人家回去,还非要也让败类回去。为了一个的败类,损失的生命难道就不是生命么?
2.5/5 尽管阵容强大 然而发挥不佳 约翰韦恩有点酱油啊
俩大硬汉携手西部片大导演。秀兰邓波已经亭亭玉立咯端庄淑女虽然没小时候那么粉嫩嫩小大人样。不是很严肃的片子有点诙谐。关于印第安部落关于美国军人的战争。
亨利·方达饰演的指挥官满是一根筋的思维,表现为不知变通,颇有独裁者的霸道,结尾就直接升华为军纪严厉为荣誉而战死的人。咱就是说辩证看待吧。
秀兰·邓波儿 很可爱。整体也有很多喜剧成分。其它的话,是否整天跳舞的士兵不合实际呢?
8.4/10。①一支美军骑兵队与印第安部落的战争,最终因美军主帅傲慢轻敌而导致印第安人获胜,不过美军主帅的死被刻画地很英勇光荣。影片对美军骑兵队各人的角色塑造与日常生活着墨甚多。②高水平的摄影美术(布光/构图/置景等);和《侠骨柔情》一样大量使用充满天空的构图来渲染浪漫;两段追逐大战戏处理(剪辑音响运镜调度等)地极其好。③三个问题:有着《侠骨柔情》式叙事结构,但和《侠骨柔情》一样存在写意和动作的气氛不连贯的问题;有时是喜剧有时是严肃的正剧(阶级种族等话题),气质断层;写意的部分有些地方较无聊。这些合起来扣1分以上。
这几部骑兵队的片,是福特大叔给美国八一电影制片厂拍的献礼片么,好主旋律。
一个长官想自杀还要带上这么多人吗
不就是和保留区印第安人做生意的时候徇私无良吗,有必要搞到被自己游骑兵清查砸毁之后更被部落酋长定罪为举族出走直接原因,怒斥为“比战争还坏”?也就难怪福特的影响总被好莱坞后世有意闪躲弱化。一个贸易交往推动社会进步,遭看扁;一个北美殖民写尽白人原罪,被淡化。题材偏好之价值取向皆可归类到美国主流社会的政治不正确。让人如何容他?!……不过抛开这层意识形态内部非议,只以域外看客西部粉丝的角度,福特此片依旧保持了艺术的高水准。单说一个让亨利方达的缺陷趋暗人格成为男一霸占主位而又不致令人生厌反觉生动,就需要很高的剧力操控与平衡技巧。
我最爱的西部片。真想每周都能看一部。约翰福特的电影,从不不需要担心不精彩。黑片影片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一如西部岁月。但却能从中看到人类在荒野中初生的勃勃生机与浩瀚的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