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光之声 剧照 NO.1 光之声 剧照 NO.2 光之声 剧照 NO.3 光之声 剧照 NO.4 光之声 剧照 NO.5 光之声 剧照 NO.6 光之声 剧照 NO.13 光之声 剧照 NO.14 光之声 剧照 NO.15 光之声 剧照 NO.16 光之声 剧照 NO.17 光之声 剧照 NO.18 光之声 剧照 NO.19 光之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01

详细剧情

  《光之声》由曾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的 布拉迪·科贝特( 《战前童年 》)自编自导。影片讲述一个名为Celeste的歌手,如何在一场动荡的国家悲剧后成长为超级流行巨星;时间跨度从1999年至今,故事以她的视角展开。  《光之声》是一部音乐/剧情片,卡司阵容还包括 裘德·洛、斯塔西·马汀、 拉菲·卡西迪等。曾获格莱美提名的澳洲流行天后Sia将为本片创作原创歌曲。

长篇影评

1 ) 常规剧情片的对面

《光之声》,我还以为是和音乐有关的,结果特么一上来就是校园枪击案,教室里友善亲切的老师突然被枪击,勇敢的女学生被枪击。 然后才十分钟开始放片尾样的字幕…… ??? 但是其实真的和音乐有关(虽然最后的演唱会片段也有点奇怪,女主这么女王的造型和她那么小女生的歌喉好不搭。。。)——因为枪击案女主唱了一首歌就走上演艺道路;走上演艺道路性格就变得古怪刚强了;古怪刚强之下其实内心又很脆弱。 老恍惚想到《走音天后》(可能是因为她妹妹说歌其实是她写的,隐约以为女主后面明星形象要崩),也想到《黑天鹅》(可能女主有时候看起来很嘴硬让人觉得会黑化)。 但是什么都没有……导演很讨厌,他就是不走常规剧情片的套路,看完我就一头雾水,好像没等到什么——比如说突然演唱会发生枪击案电影就突然落幕了,用学生时代经历的枪击案、复出时枪击犯戴她MV里的面具犯罪加上这个ending构成一个完整的线索线。 当然,作为观众我们这样顺着想的,导演不在套路之中,反而能标新立异。只是感觉对观众真是蛮不友好的……

2 ) 牺牲、诞生与重生

影评第340话《光之声》——牺牲、诞生与重生

影片《光之声》于12月7日在美首映。

本片由奥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领衔主

本片讲述的是一个歌手从默默无闻到众人皆知再到姹紫嫣红的故事。

十四岁的少女在校园枪击事件中侥幸获生,

灵感勃发,少女与姐姐谱曲一首。

少女引吭高歌,从此众人皆知。

流血事件在本片中象征一种艺术上的祭祀。

祭祀之后,艺术家人气飙升。

少女欧洲巡演,和一名摇滚歌手一夜激情,结果成为了一名少女妈妈。

十七年后的今天,昔日的少女歌手已经31岁,几近江郎才尽。

一张专辑要酝酿几年才能出品。

说是制作精品,其实是才华已不如往日。

然而,此时在欧洲海滩的一场大规模枪击事件又一次成为了对艺术的祭祀。

艺术家在此次祭祀后,

又一次重生,

并在演唱会上大放异彩。

已进中年的艺术家酗酒并患有躁郁症,

这样的艺术家使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希雅(Sia)。

波特曼在影片中所塑造的这位歌手,

或多或少有希雅的缩影。

希雅为本片配乐,

本片可以堪称一部音乐电影。

然而,本片立意并不高尚,

导致了本片的票房在美惨败。

本片直至下线,全美票房收益不足五十万美元。

牺牲、诞生与重生,

艺术的灵感来自于血液。

向喜欢波特曼和希雅的观众推荐此片。

祝大家圣诞快乐。

3 ) 有剧透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蓝猫看好莱坞(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9777850最喜欢的段落是开头的十分钟,简单,明了,震撼,直接进入主题:这就是一部探讨枪支暴力的电影。但这个背景铺垫好后,人物却塑造得很一般。后面的故事里,展示了很多女主角录音、学跳舞、享受人生、撒野的内容,在我看来都与主题没什么关系。如果说,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直接探讨校园枪杀,那么最终,这种做法效果并不好。不仅让人觉得没能看到希望看到的内容,还被强迫地看了不想看的演唱会。 不是说波波唱的不好,而是音乐写的不好。希望展示Lady GaGa出道时那种舞曲,但与Lady GaGa差了十万八千里,以至于我看着台下尖叫的粉丝,都很想说:“演得这么累,你们辛苦了” 影片希望展示流行音乐与暴力之间的关系。确实有些说唱或摇滚歌曲里提到暴力,电影也是,影响了年轻人。

4 ) 导演强烈的作者意识浮出水面

这位备受威尼斯电影节力捧的年轻新导演实在令人咋舌,仅仅拍过的两部剧情长片都能招揽到一大批明星助阵,在这第二部作品里还能说服剧中男女主角娜塔莉•波特曼和裘德•洛担任执行制片人,有点不可思议!这也许跟他之前的演员履历有关,也可能是他的创作天赋令不少众内人士折服。尽管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但是他的作品却呈现出浓郁的欧洲艺术片特色,这明显又是之前跟欧洲导演合作时受到的影响。如果说处女作《战前童年》是对《白丝带》稚嫩的致敬,那么这部新作则是在哈内克的暴力迷思上融入了拉斯•冯提尔的摄影剪辑风格与尖锐戏谑的口吻。 影片探讨的主题罕有而微妙:恐怖袭击者和流行歌手之间的相似与关联性,这个主题在开头与结尾两幕戏有相当精准的刻画。对恐怖袭击者的心理分析串联到流行女歌星的成名心态,包含着极大的讽刺意味。同时也看得出导演有强烈的作者意识,这部和处女作同样以惊悚的配乐和风格化摄影拉开序幕,多次闪现的隧道画面,甚至有一段梦境的展现手法跟《战前童年》如出一辙。影片采用段落式叙事,每一段用字幕卡标题隔断,几乎全程旁白的低沉男声,则呼之欲出地在向拉斯•冯提尔的《女性瘾者》暗中致敬。这种统一精炼的风格像极了欧洲导演的调度和风范。 然而,除却开头和结尾两幕,中间的过渡部分无法维持这种绷紧的状态,逐渐开始崩塌,尤其是成年女主角出场之后的情节。成名经历的描写太过程式化和无趣,这种业内揭秘的内容对观众似乎不太友好。相比之下,Lady Gaga的《一个明星的诞生》顿时又显得好看不少。娜塔莉•波特曼献出了意想不到的演绎,尽管跟这个角色的性格相符,但是过于夸张的表演和最后一段亲身上阵的歌舞又让人为她捏了一把冷汗。

5 ) 高潮前置,后面的直接cut吧

该死的旁白,让我清清静静听完两姐妹的和音部分嘛。

不过旁白也是加分项,让人有种真实故事改编的感觉。

波特曼我这么喜欢的演员这次表现我很不满意。

另外腰太粗了,真的不适合舞台上折腾啊,这是满足波特曼的演唱会梦吗?好尴尬

还没有140字吗?我了个去

裘德稳定发挥吧,以前我很不喜欢他这种小白脸样子,现在不会了。

6 ) 逆光天后(Vox Lux,2018)

1、故事以迷人的姿態開場:主人翁遭受槍擊創傷經歷是如何拿來賣錢。由此,我們意會到,電影呈現出比恐怖主義還要令人驚悚的消費主義(消費主義是在其社會型態中生存的人們難以察覺的一點)。呼應:電影畫外音提示,在瀕死之際,故事主人翁和魔鬼做了一場浮士德式的交易。

2、我們看到一個生命體如何受到世界與命運的騷擾而質變,從校園槍擊、恐怖攻擊、藥物與性體驗、未婚生子、閃爍的鎂光燈、功名利祿……。娜塔莉波曼演唱會中那句「I'm a private girl in a public world」,精采的詮釋了「異化」 這一點,演繹出一個沾染毒癮、酒精中毒、與人疏離且令人反感而無可取的偶像巨星之人物形象。這是對於搖滾巨星個人成長史描寫,不論社會或心理層面,還要恢宏與深刻的一部電影。

3、逆光天后(Vox Lux,2018)行進間穿插的快速播放影像部分,製作上有愛蜜莉的異想世界(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2003)的味道,只是這種喜劇性質如今是黑色幽默,重在挖苦、嘲笑、反諷。

4、故事序曲從一九九九年科倫拜校園事件化引而來,葛斯范桑獲得金棕櫚的電影大象(Elephant,2003)正是以此為題材製作。二十年過去,逆光天后(Vox Lux,2018)表現出一種如毒品或酒精,試圖以流行分散注意力的膚淺的消費型態的快樂主義之失敗,也許我們的意識會強力將自己維持在麻木狀態中,可是我們的無意識,我們的夢,仍將揭露出我們的惶惶不安。

7 ) 《光之声》:导演想用闪光、快进和难听的音乐把观众逼疯

I don't like it. 坦诚讲 波特曼很出色,裘德·洛也很出色,故事的本意很好,也有创新性,但是有很多内容在我看来都是没必要的。观看时,我常常盯着银幕,等待一个段落完结,想知道它对下面有什么作用,但结果就是没完没了,最终很多内容没意义。比如最后波特曼在演唱会上唱了四首歌,还不是剪辑过的,而是一直又唱又跳。我只想说:这不是Lady Gaga,这也不是皇后乐队那场著名演唱会,唱的也不是经典名曲,而是很难听的音乐,服装造型更是恐怖,就算波特曼尽力了,真的有必要展示这些吗?并没有。

最喜欢的段落是开头的十分钟,简单,明了,震撼,直接进入主题:这就是一部探讨枪支暴力的电影。但这个背景铺垫好后,人物却塑造得很一般。后面的故事里,展示了很多女主角录音、学跳舞、享受人生、撒野的内容,在我看来都与主题没什么关系。如果说,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直接探讨校园枪杀,那么最终,这种做法效果并不好。不仅让人觉得没能看到希望看到的内容,还被强迫地看了不想看的演唱会。

不是说波波唱的不好,而是音乐写的不好。希望展示Lady GaGa出道时那种舞曲,但与Lady GaGa差了十万八千里,以至于我看着台下尖叫的粉丝,都很想说:“演得这么累,你们辛苦了”

影片希望展示流行音乐与暴力之间的关系。确实有些说唱或摇滚歌曲里提到暴力,电影也是,影响了年轻人。女主是受害者,后来当了歌手,却也因为自己的MV而激发了新的暴力屠杀。但,影片似乎忘记了造成这样事件的原因不止是文化影响,还有枪支管理不严格,社会矛盾,人们的精神疾病没有引发重视等。很多会展开这类屠杀的人,都是精神有问题的,而他们可以随便买到枪,难道不才是这个国家的最大问题吗?

当然,影片本身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让大家重视这类事件,但有很多种方式可以讲这类故事。我认为最直接了当的依然是真实还原恐怖袭击,探讨这背后的原因。而不是浪费我两个小时看一个情绪化的歌手抽风发脾气。因为你们知道的,电影里的歌手们,就算没经历过枪杀,只要有酒精在,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当然,正如前面说的,波特曼和裘德·洛在片中的表演都很值得关注,演出的角色与他们以往作品特别不同,均是他们近年来最好的表现。

另外一个对本片很大的意见是,导演在一直试图晃瞎观众的眼睛,多次出现连续数分钟的闪光灯不断闪,还有舞台灯光不断闪。我理解他要展示的内容,但闪几下就好了嘛,有必要这么长时间?多次我都必须要挡住自己的眼睛或低头不看银幕,长时间直视真的受不了。快进的段落也一样,你觉得它要停下来时,就是不停,一直快进到你眼睛受不了了。。。感觉导演是想用闪光、快进和难听的音乐把观众逼疯,但这样做是不是可以帮助讲述本片的主题呢?显然没有。

正如之前说的,今年展示枪支暴力、恐怖袭击的电影中,最优秀的是July 22,其次是Hotel Mumbai。

突然我想起了波波与裘花上一次合作的Closer,好歹那部电影有好听的音乐。。

8 ) 先是冷眼旁观,接着微微一笑

去年英语系我只看到4部真正的作品:信笺故事、湮灭、副总统和光之声。很奇怪,这四部电影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表面上的不近人情,乍一看没有丝毫值得感动或共鸣的地方,而且,最为致命的是,潜在的能把人带偏的点非常多,你需要时刻警惕。毕竟,所隐藏的情感的磅礴力量才是值得注意的,不然你要么就是愚钝,要么就是狭隘。

光之声里面的情感链条就是出色在这里。人物不需要你注入廉价的情感,你大可冷眼旁观波特曼的成年状态,这才是精华:不值一提的故事线已经帮我们做好了所有的索引工作,这是一个悲剧下的幸存者,这是一个给全国人民力量的符号。你需要注入的情感不是给这位假兮兮的主角,而是在社会层次下给这一符号意义。要同情的是她的社会角色,至少这样子会使自己感到满足: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满屏的讽刺和做作勾引出了最深处的同情,我们冷眼旁观,接着微微一笑,这是无奈之举。这也是对你以后举止的警告。

我很喜欢布拉德科贝特的剧作结构。虽然我一直挂在口中的都是对连续情感的无限称赞,但是他显然能够抓住到为何这样做的原因。因为在这里,情感不是给人物的,最重要的是交代,用一些偏情感的台词去交代就更是精妙。通俗点说,该恐慌的不是虚伪、假装正义的主角,而是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你不是该去指责影片前后的割裂,你更应该去问问自己,前后为什么要割裂。

你更应该去问问自己,为什么一条评论已经可以这么不负责了,其中所掩饰的,究竟是什么。

短评

2.5 看完开头包括字幕时,还以为是要看什么惊人杰作了结果剧本无聊、直白得令人莫名其妙(???)幸而视听层面做得漂亮,整体风格气质保持在线。尤其出色的是波特曼一贯“看似做作”的表演,非常撑场面。如果不是她来演这个令人生厌的角色,也许这部电影会全程垮掉到一星不值。最后的巨星出场也拍得太好笑了,五音不全尬舞,我就当反讽吧。

7分钟前
  • 徐若风
  • 较差

威尼斯尴尬之最。波特曼表演的跳脱程度参考让祖海去演ArianaGrande纪录片.

12分钟前
  • 一顷
  • 较差

这电影想法很好,一个校园枪击案的幸存者女孩通过纪念仪式上的原创歌曲走红并走上流行巨星的道路,这其实是新千年美国文化和社会的缩影,通过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能得到许多体现。但电影除了想法以外其他方面问题多多哎,比如主演前后性格脱节没有任何过渡,又让同一个小女孩演波特曼的童年和她女儿比较欠缺说服力等等。歌不难听啊,波特曼最后的表现也很好嘛,她确实什么都能演,想想她之前的几个角色吧,杰奎琳肯尼迪,女科学家,还演了马力克的,都感觉很不错。这种时间跨度大的人物传记并且目的是折射社会的电影,还是大卫芬奇拍好啊。话说大卫芬奇还拍不拍电影了?快回来吧拍啥都行啊!

15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高开低走 娜塔莉波特曼在因强奸13岁女童被捕受审认罪、判刑前逃逸被通缉的导演罗曼波兰斯基(钢琴家,苦月亮)09年落网时,也签了放人请愿,转身又搞反性侵运动,真是百变宝贝 https://gawker.com/5377316/who-are-these-polanski-backers-anyway

19分钟前
  • .
  • 还行

说视听…这不就是演唱会加花絮那些行活吗。NP真的靠努力把Craftsmanship发展相当了,Jackie之后还能进步竟然。有了Auto-tune她真是无敌!没啥好挑剔的,现在谁不靠满满auto-tune。就是这个写配乐的对于Sia几首歌动机和主题的理解让人无语,剥皮瞎用真是累了,小提琴有什么错你这么跟小提琴干上了。威尼斯选片是不是就为了让这部吊打asib...(补:有【鉴赏短板】的人不要说sia不好听,比谁就差了。无知。

22分钟前
  • 咯咯精
  • 还行

約翰·卡薩維茨與吉娜·羅蘭茲的反向平行,大概催生出了一種新的類型形態——“病歷電影”。

25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割裂的两个部分,后面接不上前面呈现的恐袭。旁白的比重和片尾十分钟的音乐一样可怕。(IFFR 2019)

30分钟前
  • 乘客
  • 较差

波特曼的功利心毁了这部电影,一前一后很wtf。

32分钟前
  • 无限期停用
  • 还行

Celeste真是个一点都让人喜欢不起来的角…关键是全片的歌为什么一首比一首难听!!!回想起来只有Prelude和Act 1还有点戳…要说喜欢什么,我喜欢Wilem Dafoe的旁白可以么…

34分钟前
  • 逢澶Ty
  • 较差

???波女士您有事吗?笑到打鸣了。& 建议打上flash trigger warning惹,差点闪瞎。有好些地方感觉是let’s抄抄你提吧…大概还是年轻气盛吧,没有分寸...剧本也比较崩,台词好做作,折射社会环境也做得很表面生硬,演员表现都不尽如人意,感觉上就是一部用力过猛荒唐滑稽的学生作品。比前作差太多... 【一个搞笑:演小时候的演员比波波高还比波波宽大,这casting怎么做的啊...

37分钟前
  • JulianaFrink
  • 很差

感觉看了两部片,娜塔丽波特曼出来之前近一小时都处于5星状态,之后一路滑到3星或更低。角色转变太强烈,最重要的转折点却用画外音来交代, 后半部的夸张显得演编导都有很大问题,演唱部分也过长。另,stacy和jude角色16年前后外形完全不变也让人很分神。

42分钟前
  • 阿哲系
  • 推荐

为什么要看娜塔莉波特曼演LADY GAGA啊,黑人问号都无法宣泄我对这电影的不懂。拜托现在的电影界真的不需要如此拼贴的表达,如果写不出来就去改编好吗。如果觉得这部电影考验了娜塔莉的演技简直是对其人生最大的shade。。。娜塔莉只是拿出了小李子就满足了这部电影的需求。。。

46分钟前
  • 竹和
  • 较差

相当糟糕的观影体验,不清楚娜塔莉波特曼基于什么原因选择接拍这部电影,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是她的演技也挽救不了糟糕的剧本,全片充满着无聊、压抑和愤怒,太多太多的男声旁白一大段一大段的介绍剧情发展,让人十分反感,我需要的是画面、台词和表演来帮助我理解发生了什么,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旁白。还有一个严重问题,人物动机模糊,看不清楚他们的成长轨迹,中间娜塔莉波特曼突然长大所带来的反差性让人费解,前后割裂过于明显,导致后面看来娜塔莉看起来就仅仅只是个疯婆子,而且娜塔莉的才华也无法支撑起她完成电影结尾演唱会的表演,完全只有尴尬,虽不至于算是致命问题,可也相当无感。对个人而言,可以说是看了一部烂片,故事其实挺简单的,就是很无聊罢了。

49分钟前
  • 超级英雄发骚友
  • 较差

波特曼的现场和隔壁片Lady Gaga的演技一样令人心酸,老天只给一碗饭,在自我突破的路上大家心里都有迷障……一星给Sia。

52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较差

Vox Lux这个名字好酷啊

54分钟前
  • 凛冬将至
  • 较差

前半段真是五星冲动,看得起鸡皮疙瘩;后半段画风突变通过刻意的夸张和直白来做出讽刺比较难以接受。最后硬塞了三首Sia原创现场秀看得很多人退场,但这种暴力式的洗脑灌输与那些枪击和恐袭事件又能共存,让整部片结构形成环状首尾相连,从概念上来说又是行得通的,只是可以实施得更好。梦境的寓意和相同演员饰演不同角色的设置也出彩。

5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个体的哀悼变成国家的悲伤,事件的恐慌成为时代的动荡。十八年前她是颈椎受伤的幸存女孩,用歌声告慰同伴亡灵;十八年后她是盘起乌发的当红巨星,闪光灯里表演讽刺的笑话。被公众同情与流行元素包装成符号,却拒绝像符号般被商家合影。在公众面前戴上面具表演,注定此生,都逃不出那场恐怖枪声的余波。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

波特曼故作浮夸的演技太厉害了,上次看到如此疯癫的碧池还是摩尔阿姨的“星图”。可惜剧本前后割裂太严重了,不然稳提奥斯卡。最后的“巨星”演唱会让我噗嗤笑出了声...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3.5 并没有比asib好, 歌对比下真的不好听。恐袭的循环也没有带来多少现实意义。第二部分本想和第一部分形成反差,但脱节太严重导致无法欣赏。波特曼表演比gaga好,现场又唱又跳的,但太over the top. 不知道英美媒体如何吹得下嘴。

1小时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视听是精彩的,结构我非常喜欢,但它给我建立了一种非常割裂的怪异观感。波特曼演出了音乐人的姿态,但看着还是像个电影人。在这样一个创伤应激及迷失的人物面前,过于精心设计的叙事方式显得捉襟见肘。它仍是一篇精心设计的命题作文,缺乏灵性。

1小时前
  • 南悠一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